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專家解讀

2024年11月30日09:30:47 科學 2063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6日報道稱,隨著近日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日漸嚴峻,美俄兩國航天局已要求宇航員採取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目前,國際空間站里有3名俄羅斯宇航員和4名美國宇航員。

報道稱,國際空間站的漏氣問題於2019年首次被發現,已經持續5年。但從今年開始,漏氣速度「出現暫時性加快」。根據美國航天局10月底發布的報告,目前國際空間站存在4處裂縫以及50處「令人擔憂的隱患」,每天有超過正常標準2-2.5磅(約合0.9-1.1千克)的空氣泄漏。今年4月,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泄漏速度一度達到每天約3.7磅(約合1.7千克)。隨後俄羅斯宇航員用密封劑和打補丁的方法覆蓋了所有已知裂縫,之後每天的空氣泄漏量減少了約三分之一,但仍沒有停止。美國航天局監察長辦公室已將國際空間站的風險評估等級提升至最高。美國航天局在本月14日發表的聲明中透露,由於疑似裂縫非常小,肉眼不可見,而附近密布支架和管道,宇航員很難將工具伸入這些區域,從而增加了尋找空氣泄漏點的難度。

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根據美國航天局初步調查,問題很可能出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與貨運飛船對介面的轉移通道上。目前,美俄雙方均要求太空中的宇航員做好預防措施。例如存在泄漏問題的轉移通道必須始終保持密封,只有運送補給的貨運飛船與「星辰」號服務艙對接時才會臨時打開。美國航天局也已要求停靠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載人「龍」飛船增加臨時座椅,以備緊急撤離之需。

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國際空間站最初設計的使用年限是15年,隨後延期服役至2020年,如今超期服役了近10年,部分設備的使用壽命明顯超過了原先的設計期限。根據美國航天局的報告,國際空間站上有588個部件超期服役。美國「太空」網站稱,俄羅斯計劃於2028年退出國際空間站,而美國及其他合作夥伴則承諾將其運行到2031年。

專家解讀:國際空間站接近壽命末期 維修成本高

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漏氣問題會對國際空間站造成多大影響?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看法。

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主席 楊宇光:國際空間站已經接近壽命末期,隨著它的服役時間延長,用於維修的時間以及航天員花在維修上的整個的駐站時間會佔比越來越高。當它的維修成本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進行維修也就是不可接受的。

俄「星辰」號艙對國際空間站至關重要

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主席 楊宇光:從具體這次的案例來看,國際空間站的內部是由多個加壓艙組成的。如果不是在關鍵的節點位置的話,某一個艙段即使出現失壓,只要把它完全封閉,應當說是不影響整個空間站的整體運行的。但是俄羅斯的「星辰」號艙除了能夠供俄羅斯的航天員生活和居住以外,它還具有軌道保持以及變軌的能力。這個能力喪失的話,一旦有一些空間碎片,有可能會撞擊國際空間站的情況,那它就不能夠進行變軌,規避機動。 那這個對於空間站的安全來說是非常非常致命的。

國際空間站老化問題恐日益加重

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主席 楊宇光:目前國際空間站整體的漏氣的速率還在可控的範圍內,而且這個損失是可以由貨運飛船上行的這個物資來保證的。但是隨著時間的增加,由於空間站裡面有很多具有震動的一些部件,這些震動有反覆的應力的變化,會導致金屬的疲勞。在經過一定的壽命期以後,金屬材料就會失效,這是裂縫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現在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甚至目前的這些裂縫漏氣的問題有可能會威脅到航天員的安全。兩國對此採取了一個比較審慎和重視的態度。從保證航天員生命安全形度,這也是必要的。

(來源: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