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的外形精密複雜,而更強大的脊椎動物卻十分簡單,何故?

2024年11月17日09:12:08 科學 1090

世界上的動物種類繁多,每一種動物都以其獨特的生存策略佔據著一席之地。

只要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相對體型較小的節肢動物,比如各類昆蟲、鱟、蜘蛛和蠍子,它們的外形都極為複雜且高度精密,不僅身著華麗的甲胄,還配備有各式各樣的武器。反觀更加高等的脊椎動物,外形卻相對比較簡單,即便是體型巨大的犀牛大象,外部形態也是一目了然。為什麼越高等顯得就越簡單呢?這就與動物們的進化選擇有關了。

節肢動物的外形精密複雜,而更強大的脊椎動物卻十分簡單,何故? - 天天要聞


寒武紀早期,地球上的動物形態還都是比較簡單的,各種各樣的動物長相都很隨意,有的是個扁片、有的是個圓球,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彼時地球的生存資源極為充沛。

在地球生命誕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生命形式都是最為簡單的單細胞生產者形態,所以積攢了大量的營養物質,在寒武紀時期,動物們幾乎不用費什麼勁就可以輕易獲得生存所需的物質資源,自然也就無須變得更好。後來,動物的數量逐漸增多,生存資源相應減少,競爭出現並逐漸變得激烈。

節肢動物的外形精密複雜,而更強大的脊椎動物卻十分簡單,何故? - 天天要聞


要想在這場生存競爭中獲得勝利,就必須讓自己變得強大,既要有足夠的防禦能力,也要有強大的捕食能力,於是一些動物開始「疊甲」,它們就是節肢動物的祖先。

不得不說,節肢動物的進化方向是十分高效的,率先穿上盔甲的節肢動物很快便獲得了生存優勢,完全不用擔心被其它動物吃掉,而用甲胄組裝而成的武器也可以將其它動物輕易變成美餐。毫無疑問,這一時期的節肢動物絕對是處於支配地位的,而脊椎動物的祖先完全被節肢動物當成了食物。

節肢動物的外形精密複雜,而更強大的脊椎動物卻十分簡單,何故? - 天天要聞


彼時的脊椎動物祖先還只是一些完全沒有攻擊和防禦能力的「肉球」或「肉腸」,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它們之中的一部分也開始了進化,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進化方向,它們在體內進化出了一種關鍵性的結構:脊索

脊索是一種內骨骼,具有彈性,而與之同時出現的還有神經系統。因為脊索的出現,脊椎動物的祖先擁有了超強的運動能力,而神經系統的出現則讓它們擁有了動物界最快的神經信號傳導速度,隨著這兩方面的日趨成熟,一種非常強大的脊椎動物誕生了,它們就是魚類。

節肢動物的外形精密複雜,而更強大的脊椎動物卻十分簡單,何故? - 天天要聞


魚類將早期用來支撐鰓孔的骨骼結構進行了改造,形成了一種新的結構:下頜,於是一種新的器官誕生了,它就是嘴。

從此,脊椎動物與節肢動物的地位徹底發生了轉換,脊椎動物不僅不會再受節肢動物的壓制,反而節肢動物還成為了脊椎動物的食物。節肢動物先期的疊甲的確讓它們快速取得了競爭優勢,但這條進化之路的缺陷也非常明顯,因為遍布周身的甲胄在防禦外敵的同時,也會對自身形成束縛,這讓它們很難增大體型,而體型恰恰是生存競爭中最具優勢的一項指標。

節肢動物的外形精密複雜,而更強大的脊椎動物卻十分簡單,何故? - 天天要聞


節肢動物是依靠無髓神經纖維進行信號傳導的,速度約為每秒1米,而脊椎動物依靠有髓神經纖維傳導,速度可達每秒100米,顯然,脊椎動物的反應速度是節肢動物無法比擬的。

再有,脊椎動物的內骨骼可以很粗壯,而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卻都是片狀的,在面對大體型生物時,防禦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說,節肢動物選擇了一條先期快速強大而後勁不足的進化之路,脊椎動物則恰恰相反,時至今日,節肢動物的一身甲胄也只是看起來威風,面對脊椎動物已是毫無優勢可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著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著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慧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