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2024年05月18日20:55:16 科學 1480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安全機關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打著「項目調查研究」「生態治理保護」的旗號,非法採集、竊取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給我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01

假借學術合作

「外國教授」竊取生態數據

「您好,我是某國的教授,專程到此開展跨國學術交流,想與您共同考察本地的生態環境,並為您提供豐厚的經費報酬!」

日前,自稱某國教授的境外人員在本地人的帶領下,在我國某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林場等地,安裝了多個所謂用於「考察生態環境」的儀器設備,建立多處小型觀測試驗場,非法大量採集了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根據線索,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迅速開展工作,及時制止了非法活動。該國教授對其以學術合作為掩護,搜集、竊取我國非傳統領域安全數據的事實供認不諱。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對該國教授等涉案人員進行處理。

02

拉攏引誘人員

竊取自然保護區各類數據

除了別有用心,非法採集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的情況,還有一些不安好心的境外人員,將我方人員拉攏「下水」,非法竊取我國各類敏感數據。

在境外非政府組織支持下,一所外國高校與我國西南地區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管理單位開展所謂自然生態領域科研「項目合作」,並採取利益拉攏、色情引誘等方式將我方人員拉攏「下水」,指使、脅迫其配合非法竊取我國自然保護區各類敏感數據。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該境外非政府組織背景複雜,此次所謂「項目合作」,實為某西方大國以開展項目合作為掩護,在未經我國任何部門批准的情況下,通過違規在我國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安裝氣象站、布設紅外相機設備、開展GPS測繪、竊取我國涉密電腦資料等方式,獲取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大量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及圖片資料並向境外傳輸,對我國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通過專案行動,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違法違規人員進行了處理,並會同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消除風險隱患,建立起監督協作長效機制,切實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和該自然保護區周邊人民群眾的保密意識、生態安全意識。

03

堅決打擊

針對生態環境領域數據竊密活動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但也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離不開優化完善生態安全相關數據保護,國家安全機關將會同有關方面,堅決打擊針對我國生態環境領域數據竊密活動,維護我國生態安全。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個別生態環境領域企事業單位,在收集、存儲、處理本地生態環境相關數據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失泄密風險隱患;個別生態環境信息系統存在後門漏洞,成為境外敵對勢力竊取我國敏感涉密數據的重要攻擊目標;個別負責研發和運維該系統的第三方公司違規採集、存儲、處理生態環境相關數據,給我國生態安全帶來隱患。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基礎數據,是我國獨有的寶貴數據資源,與我國生態安全、生物安全、數據安全等密切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第四條規定,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以及其他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數據、資料、物品,或者策動、引誘、脅迫、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活動屬於間諜行為。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保護生態資源數據安全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如發現非法採集生態環境數據、伺機破壞生態環境的線索,以及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可疑情況,可通過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網路舉報平台、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舉報受理渠道反映,或直接向當地國家安全機關進行舉報。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流程編輯:U022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著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路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