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之路」展探索人類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

2024年05月17日09:11:34 科學 3071

展覽「燃燒之路」正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展出。「燃燒之路」是集美·阿爾勒「影像策展人獎」第三屆獲獎策展小組甘瑩瑩和周一辰的展覽項目,將展至6月16日。

「燃燒之路」展探索人類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 - 天天要聞

策展人甘瑩瑩和周一辰在展覽「燃燒之路」中,提出人類自身作為媒介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展覽以瑪格利·杜贊特的《月亮和星星可以屬於你》中的作品「一張通靈廣告」拉開序幕;亞歷克斯·特納的《盲河》系列中冷漠的技術之眼——遙感紅外相機以及ai識別軟體揭示了生靈與邊界的本質;王凝慧的《角錐體與拋物線ii》邀請觀眾與她一同搭建幾何裝置與宇宙溝通;徐維靜製作了可以讓人類感知到異類物種如何感知世界的可穿戴裝置《皮系列》,挑戰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技術觀;約瑟夫·科瓦奇在《尋找謝爾蓋》中半紀實、半虛構地創造了一個「共時性」體驗,將困在太空中的宇航員同一個噩夢驚醒的小男孩連結在一起,隱喻著一個國家地緣政治的擴張和時代劇變下的個體;尤里安·金塔納斯·諾貝爾制定僅局限於「自家範圍」的拍攝規則,在《夢月》中探索不可見之物;宋兮的三個影像作品《仰望星空》《歡樂頌》和《儀式:10000次祈禱》將光明與黑暗、生命的誕生與毀滅和技術之間的關係戲謔而直接地表現出來;在《薩滿地圖(2)在路上》中,顧桃在中國尋遍薩滿——用肉體連接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的通道,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媒介的蹤跡。展覽被設計為一場探索技術與精神交融的旅程,暗示了人類自身作為媒介連通兩者的可能性。

「燃燒之路」展探索人類連通技術與精神的可能性 - 天天要聞

自2021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立集美·阿爾勒「影像策展人獎」至今,通過方案公開徵集,已吸引150位/組策展人參與影像的跨學科研究和策展實踐;經過專業評審團的評選,有15組入圍方案脫穎而出,在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期間舉辦了方案群展,與公眾和媒體對話與交流。2021年與2022年兩位獎項得主在獎項的支持下,得以實現展覽方案,並前往歐洲訪問交流。

文/於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 天天要聞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今日4時5分 我們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暑氣漸盛雖還未到最酷熱之時卻已奏響了盛夏的序曲年方過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稱「小熱」暑氣蒸騰、熱浪翻湧雖未到三伏極盛之時但此時的沈城已浸滿了夏日的濃烈氣息此時節氣溫飆升最高可達35℃雷雨也時常突襲悶熱與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著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著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散式發電、攜帶型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