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2024年05月15日09:15:04 科學 1527

宇宙廣大,漫無邊際,宇宙古老,已經存在了138億年。在如此浩瀚的時空中,人類是唯一已知的智慧生命,顯得有些「形隻影單」,難免對外星人產生憧憬和期待。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然而,迄今為止,人類開展的搜索外星生命的工作全都無功而返。我們既沒有發現適合外星生命居住的類地行星,也沒有接收到任何外星生命給地球發送的信號。科學家不禁懷疑,科幻小說和好萊塢電影中所描繪的外星生命抵達地球的故事情節,到底會不會發生?甚至,科學家隱隱感覺,即使某一天地球真的迎來了外星訪客,它將很可能不是某種高等智慧生命,而是AI機器人。

星際旅行過於漫長

科學家之所以懷疑外星生命與人類能否建立聯繫,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星際旅行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時間如此之長,以至於有機生命究其一生直到變成腐爛的屍體,也熬不過去。

讓我們看看地球上一些物種的壽命。人類平均壽命約為80歲,比大多數動物長得多。狗的壽命只有10歲,鸚鵡大約 50歲,非洲象大約70歲。一些海洋動物,如海龜鯨魚或某些魚類,可以活到200歲,但它們僅是少數的例外。可以說,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物種的預期壽命都在100歲以下。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考慮到有機生命的身體狀態並非一直處於巔峰,那麼可以用於星際旅行的時間就更少了。比如我們人類,活著的前20年要接受教育,學習知識,而最後衰老的10年其實做不了太多,只能退休。估算一下,人類的黃金時間最多也就40年左右。

為了到達其他星系,人類目前的想法是建造可以達到10%光速的光帆飛船。有了光帆飛船,我們或許可以花費40年左右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一個人的黃金時間全搭進去了。這還只是單向旅行所需的時間,大多數宇航員在到訪另一個星系後還是想著要回家的。即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先進的推進系統達到80%的光速,一個成年人的一生中也只能往返只有24光年遠的星球,這還不包括探索星球所花費的任何時間。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如果沒有「時空彎曲」或者「星際傳送門」之類的奇幻物理學,人類根本「走」不了多遠。而且,即使人類宇航員能夠「超光速」、「玩穿越」,仍然難以躲避宇宙中無處不在的電磁輻射和高速小行星。所以對人類而言,星際旅行是漫長而危險的高難度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極低。

如果遙遠星系中有任何聰明的外星人想訪問我們,上述的邏輯同樣適用於它們。

深入太空需要AI

人類很難超越肉體的極限,跨越「星辰大海」。為了讓人類儘可能的深入太空,科學家能想到的具備現實性的解決方案就是人工智慧和「人造身體」。

我們知道,人工智慧技術正發展地越來越快,AI也已經成為了當前科技領域中最熱門的話題。面對越來越聰明的聊天機器人和搜索引擎,人們感覺到了來自AI的壓力——似乎總有一天,AI將進化出超越人類智慧的智能,從而取代人類的位置。

儘管AI有著令人擔憂的一面,但科學家發現,對於探索太空而言,AI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依然需要飽含熱情地發展AI技術。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想像一下具備獨立決策能力的高智能AI可以做些什麼吧——它可以自己駕駛一個星際飛行器深入太空,自主挑選合適的航行軌道,自主拍攝照片,自主向附近星球的表面發送探測器,進而辨別這個星球是否適宜生命居住;當飛行器在旅行途中出現機械故障,它可以修復故障,並維護飛行器正常運轉;如果AI想踏上其他星球,它不需要厚重的防護服,也不需要攜帶大量燃料、食物、水和其他資源;更重要的是,AI沒有壽命的限制,可以代替人類「走」得非常遠,只要它沒有忘記與人類保持聯繫,適時給人類發回數據,就可以幫助我們在宇宙中一步步拓展疆域。

也許AI已經成了外星球的主人

當然,人類或許不想將太空工作的主導權完全讓渡給AI。出於這個原因,科學家提出了「人造身體」的設想——當醫療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類宇航員依然親自深入太空,如果人體某些部位受到損耗,宇航員將使用心臟起搏器之類的智能機械替代受損部位,這樣就可以讓宇航員的壽命延長個百分之幾十。

換句話說,使用「人造身體」的宇航員其實已經處於半人半機械狀態——哪裡壞了,哪裡就用機械替代。但即便如此,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宇航員身體的關鍵部位——大腦也終會崩潰。為了延續人類宇航員的意志,科學家設想將死亡的宇航員的DNA信息和大腦信息上傳到計算機,然後用人工智慧技術在虛擬世界中重建他們。只不過這樣,人類宇航員的歸宿仍然是變成了AI。

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是AI? - 天天要聞

雖然星際旅行的最佳選擇是AI,但AI幫助人類執行太空任務的前提條件在於——它們選擇成為人類的朋友。如果將來的AI選擇消滅人類,獨佔地球呢?或許,一些科技遠遠領先於人類的外星文明早已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它們已經被外星AI消滅,或者成為了外星AI的奴隸。那麼,我們更應該期待宇宙中更多的行星被人工智慧佔據,而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蟑螂人、綠皮人或者章魚怪。

這將會導致人類搜索智能外星生命的方法發生根本性轉變——與其搜尋生物學的跡象,我們可能更應該搜尋適合AI居住的行星,比如那些能夠接收更多恆星能量並且富含硅和某些微量金屬的行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深海評 | 背刺中國車企,難以化解歐盟的焦慮 - 天天要聞

深海評 | 背刺中國車企,難以化解歐盟的焦慮

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啟動了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近日,歐委會發布了調查的初裁結果:擬從7月4日起分別對三家被抽樣的中汽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生產的輸歐電動汽車加征17.4%、20%及38.1%的懲罰性關稅,對其餘未參與抽查的中國車企平均徵收21%稅率,對不配合調查的將徵收38.1%的關稅。對此,中國商務部...
時隔六十年!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發現油麥吊雲杉野生種群 - 天天要聞

時隔六十年!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發現油麥吊雲杉野生種群

時隔六十年!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發現油麥吊雲杉野生種群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段佳琪 通訊員趙昌佑 近日,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人員在保護區開展科研監測中發現一種雲杉屬植物的野生種群,經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的植物分類學專家鑒定,其為已經在保護區內絕跡60年的油麥吊雲杉。油麥吊雲杉是...
非魚非狗!「三有」保護動物冠魚狗現身蓮花池公園 - 天天要聞

非魚非狗!「三有」保護動物冠魚狗現身蓮花池公園

夏日的蓮花池公園,荷葉田田,鳥鳴啾啾。6月17日,記者從丰台區獲悉,蓮花池公園近日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冠魚狗。蓮花池公園的觀鳥人池邊柳枝間,冠魚狗靈動跳躍,羽毛黑底白點,高高的羽冠,黑長的喙,雪白的肚皮,非常獨特。每
科學家受侏羅紀公園啟發,利用「類琥珀」聚合物實現DNA長期保存 - 天天要聞

科學家受侏羅紀公園啟發,利用「類琥珀」聚合物實現DNA長期保存

IT之家 6 月 17 日消息,許多科幻電影中,科學家們從琥珀中提取恐龍 DNA 並復活恐龍的情節讓人們既興奮又擔心。不過,本月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帶來的是一個好消息,他們受電影《侏羅紀公園》的啟發,使用一種類琥珀的聚合物創造了一種新型的 DNA 存儲和保存方法,該方法具有高可擴展性、易於存儲和提取 DNA 以及無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