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真菌之一,它廣泛存在於麵包、饅頭當中,可以增加這些食物的風味。
【顯微鏡下的結構】
當人們在攝入食物的時候,其實也吃下了一定量的酵母菌。
但你知道嗎?酵母不一定健康,科學家發現,它其實是一種競爭性殺手,對人類來說可能並不友好!
酵母廣泛存在
酵母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可存在於有氧和無氧的環境當中,它的單個直徑在2到6微米之間,長度約為5到30微米,其形狀多種多樣。
雖說酵母在現代社會才被廣泛使用,但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已經有人利用酵母來發酵食物。
【另一種形態】
人類真正系統性地使用酵母是在近代時期,迄今為止酵母工業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
作為一種用於發酵的產品,它廣泛存在於各類食品當中,比如說中國台灣地區的人們在採集烏龍茶的時候,會先對其進行殺青,然後利用酵母進行低溫發酵。
經過後續的沉澱、乾燥等處理之後,就形成了著名的茶酵母。
茶酵母可以和烏龍茶混合泡茶飲用,也可以與啤酒酵母混合提成,進行工業化生產。
用於釀造啤酒的酵母品種又不一樣,是德國、日本等國家最愛的原料之一。
當然,酵母最常見的還是用於麵包的發酵過程,可以增加產品的外觀和口感。
酵母發酵麵包的過程並不複雜,一般來說分為鮮酵母和乾酵母兩種,它們都可以用於發酵。
這個過程當中,只需要將酵母放入到已經調製好的水中,當酵母得到足夠多的營養物質之後便會開始發酵。
隨著酵母利用糖分不斷進行呼吸,以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酒精,使得麵糰更加彭松。
當麵包蓬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需要對其進行定型,保證其美觀性。
除了用於發酵,酵母因其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以及其他生活活性物質,可以用於醫療領域,緩解消化不良等問題。
此外,酵母還可以當做飼料、運用到基因工程等領域,用途不可謂不廣泛,也囊括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是這樣一種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真菌,它竟然存在毒害現象。
【酵母結構】
酵母是「殺手」
自然界中存在著「優勝劣汰」的法則,這對於酵母菌群體來說也並不例外。
科學家們在通過研究後,發現酵母如果生活在葡萄糖極度缺乏的環境當中,會釋放一種有害的毒素,從而殺死其他和自己競爭的微生物,從而保證自己能夠獨自享用特定範圍內的葡萄糖,是名副其實的競爭性殺手。
更可怕的是,在這種特定情況下,酵母還會殺死同類非適應性克隆後代。
在人體腸道當中存在諸多有益微生物,比如芽孢桿菌,它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B1、B2等微生物。
此外還有乳酸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等等,都是促進人體健康的微生物。
當酵母在極度「飢餓狀態」下,這些微生物都將面臨著生存難題。
微生物的缺乏導致人體健康狀況進一步的失調,引發多種疾病,甚至是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情況是比較極端的,一般來說人體不會攝入太多的酵母。
在合理飲食的情況下,人體內存在的酵母數量,是不足以和其他微生物競爭的。
另外,大家也不要「因噎廢食」,以後就不吃饅頭、麵包這類食物。
事實上,酵母最適宜生存的溫度在20到30攝氏度之間,一般高於47攝氏度或低於冰點就無法生長,當環境溫度高於60攝氏度的時候,酵母會被殺死。
商家在蒸饅頭的時候,加熱溫度普遍超過了100攝氏度,幾乎不會有酵母存活下來。
剛蒸好的饅頭當中,只會較多存在二氧化碳,基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排除某些不良商家在此類食品當中添加有害物質,比如說明礬,會導致智力衰退等情況,但大家不要將這種危害和酵母聯繫到一起。
【明礬可凈水和發酵但有害】
相反,健康的饅頭是可以養胃的,比如說當饅頭經過高溫烘烤之後,內部的澱粉會轉化為糊精,具有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等功能。
所以對於胃不好的朋友來說,可以嘗試吃一些烤饅頭來調理腸胃,但不能當作一種藥物,所以對於患有胃病的朋友來說,就沒啥效果了。
生活中的有害微生物
到了最後,我們再說一下,除了今天說到的酵母之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哪些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微生物呢?
首先是大腸桿菌,這種微生物長期被認為是人體腸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它對於人類和動物來說有病原性,大量累積之後,會導致嚴重的腹瀉、敗血病等問題。
其次是沙門氏菌,它的體形大小和酵母相差不多,但危害性卻遠遠超過了酵母。
這種微生物主要存在於家禽和蛋等食品當中,尤其是沒有經過特殊處理的生雞蛋,廣泛存在。
這種微生物大量累積在人體之後,可能造成中毒、傷寒等疾病。
但沙門氏菌的耐溫性不是很好,所以如果大家平時在吃雞肉、鴨肉的時候,一定要保證烹飪熟透。
最後是金黃色葡萄球,主要存在於奶、肉、蛋白等製品當中,可引發較為嚴重的食物中毒,並且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數量居高不下,是「隱形的殺手」。
參考資料:
【1】姚斌,張春義,王建華,范雲六. 高效表達具有生物學活性的植酸酶的畢赤酵母.《CNKI》,1998
【2】路蓉,安雲慶. 巴斯德畢赤酵母表達系統及其分泌型蛋白表達的研究進展.《CNKI;WanFang》,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