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30日訊(編輯 黃君芝)據報道,日本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氫能載體材料,能夠有效地儲存氫能,而且可能更便宜。
據稱,每個分子可以在室溫下儲存一個來自氫的電子,時效為三個月,並且可以作為它自己的催化劑來提取這個電子。此外,由於該化合物主要由鎳製成,其成本也相對較低。
隨著人類與持續的氣候危機作鬥爭,科學家們關注的一個途徑是向氫等替代能源的過渡。幾十年來,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儲存氫能,以實現碳中和社會。
在最新研究中,他們開發了一種新材料,能夠以更高效、更便宜的方式儲存氫能。這種新型氫能載體甚至可以在室溫下儲存能量長達三個月。此外,由於這種材料是鎳基的,它的成本相對便宜。最新成果已於近期發表在了《歐洲化學》雜誌上。

「我們一直致力於開發能夠儲存和運輸氫能的新材料,」領導該研究團隊的九州大學國際碳中和能源研究所的Seiji Ogo教授解釋說,「以氣態運輸它需要大量的能量。另一種儲存和運輸氫原子的方法是將氫原子『分裂』成它的基本成分——電子和質子。」
許多候選者被認為是可能的氫能載體,如氨、甲酸和金屬氫化物。然而,最終的能量載體尚未建立。
「所以,我們向大自然尋求暗示。有一種被稱為氫化酶的酶,可以將氫催化成質子和電子,並可以儲存能量供以後使用,即使在室溫下也是如此。通過研究這些酶,我們的團隊才能夠開發出一種新的化合物。」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化合物不僅能夠在室溫下提取和儲存電子,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它可以作為自己的催化劑來提取電子,這是以前的氫能量載體所不可能做到的。研究小組還表明,這種能量可以儲存長達三個月。
Ogo還強調了一個事實,即這種化合物使用了一種廉價的元素:鎳。到目前為止,類似的催化劑都需要使用昂貴的金屬,如鉑、銠或銥。
「既然鎳是氫能源儲存的可行選擇,它有可能降低未來化合物的成本。」他說。
下一步,該團隊打算與工業部門合作,將他們的新發現轉化為更實際的應用。
Ogo總結道:「我們也希望改善儲存時間和效率,並研究更便宜的金屬用於這類化合物的可行性。希望我們的發現將有助於實現脫碳的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更綠色、更環保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