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2023年09月04日17:55:15 科學 1370

當我們談及能源和國家安全時,一種元素可能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但卻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

它卻在核能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它是核聚變反應的關鍵燃料之一。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世界上天然氚的儲量竟然只有幾公斤。

這個驚人的事實引發了一個深刻的問題:難道我們真的無法同時兼顧能源需求和國家安全?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稀缺之珍:氚,能源革命中的不可或缺之物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氚是什麼。氚是氫的同位素,其核中包含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與普通的氫核(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不同。

這個微小的差異卻賦予了氚在核能領域的獨特地位。它是核聚變反應的關鍵燃料之一,被稱為「聚變燃料」。

氚在核能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核聚變反應中,氚和氘(氫的另一個同位素)的融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類似於太陽內部的過程。這種能量被稱為氫能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這種能量釋放是清潔且高效的,遠遠超過了目前使用的核裂變反應。因此,氚被認為是未來清潔能源的有望來源,有望解決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等問題。

令人吃驚的是,儘管氚的潛力巨大,但其天然儲量卻極其有限。天然氚主要存在於地球大氣層中,以氚氣體的形式存在。

然而,氚氣體極易逸散,地球上氚的總儲量僅約為幾公斤。這相對微薄的數量在滿足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方面幾乎無足輕重。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天然氚如此稀缺呢?首先,氚的生成需要長時間的核反應,而地球上的氚主要是太陽風與大氣中其他核反應的產物。本身存量就極其有限。

其次,氚極易逸散,使其難以捕獲和儲存。而且,核聚變研究和技術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利用氚的聚變反應尚未大規模商業化。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氚的新生,原子也可以做「試管」?

俗話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如此稀缺的氚元素,人類智慧再次展現出了無窮的創造力,通過人工氚合成的方式大幅改善了氚的稀缺問題。

之前也談到過,氚是氫的同位素的一種。氫一共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而他們唯一的區別就是核內中子數的不同。

他們的中子數依次增加,其中,氚的中子數最多。利用這一特點,科學家們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既然氚只比氘多了一個中子,那隻要給氘在裝上一個中子,不就能讓氘變成氚了嗎?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沒想到的是,這種方法竟然還成功了。科學家們用中子不斷碰撞氘原子,最終改變了氘的結構,成為了氚。

但是目前這種技術尚不成熟,成本極高,僅1克氚就需要消耗三萬美元。

總的來說,人工製造氚是一項科學奇蹟,展示了人類在解決能源挑戰方面的創新力和毅力。通過深入研究和實驗,我們克服了天然氚的稀缺性,為未來的清潔能源提供了更多機會。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微小元素巨大貢獻

氚,這個微不足道的元素,卻在多個領域發揮著令人矚目的作用。

首先,氚在核能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它是核聚變反應的關鍵燃料之一,能夠釋放出巨大的清潔能源。

核聚變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能源來源之一,且不會產生長期的放射性廢物,因此被廣泛視為未來的能源之選。氚的存在使得核聚變反應得以進行,為解決全球能源危機提供了希望。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氚還在醫療領域有廣泛應用。氚標記物在放射醫學中被用於進行癌症治療和診斷。

它可以追蹤病變和腫瘤,為醫生提供了更準確的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制定治療計劃。這種應用不僅挽救了許多生命,還提高了醫療診斷的精確性。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此外,氚在科學研究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科學家們利用氚來追蹤物質的運動和反應,揭示了許多自然現象的奧秘。它還被用於年代測定,幫助研究古代文明和地質歷史。

氚的貢獻不僅限於上述領域,它還直接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清潔能源的發展將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保護地球的未來。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醫療領域的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延長了壽命。科學研究的推動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知識和理解,推動了技術和文明的進步。

總的來說,氚作為一個微小的元素,對現代社會的作用和意義是巨大的。它不僅為我們提供清潔能源和醫療進步,還驅動著科學研究的前進。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它帶來的國家安全挑戰,努力維護能源和安全之間的平衡。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那樣,氚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稀缺性,還在於它對人類社會的多面貢獻。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這個寶貴的資源,並以明智的方式利用它,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變廢為寶?海水提氚難題

近年來,日本在福島核事故後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處置大量的核污水。福島核電站事故造成了大量污水被污染,包括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水。

日本政府計劃將這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但這一決定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爭議。

背後的科學問題涉及到核污水中的氚。雖然日本聲稱對核污水進行了凈化,但其中仍然含有氚等放射性同位素。這引發了擔憂,因為氚的釋放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從海水中提取氚的想法。雖然這聽起來像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實際上面臨著技術和環境方面的巨大挑戰。

雖然核廢水裡的氚會對生物造成十分大的傷害,但從數值上來講,其含量還是太少了,幾百萬的噸的核廢水中氚的總含量只有2克多,提取的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總結

氚的稀缺性讓我們反思了如何在能源需求和國家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已經看到,人類的智慧和創新精神使我們能夠通過人工製造氚來克服這一挑戰,為未來的清潔能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以確保核技術的和平利用,並防止其濫用。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我們必須意識到,氚不僅僅是一個稀有元素,更是一個與全球能源、環境和安全緊密相關的議題。只有通過合作和持續的研究,我們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為地球的未來創造更美好的條件。

因此,我鼓勵各位讀者深入了解這一重要話題。氚不僅僅是一個元素,它代表著我們在解決當今最緊迫問題方面的挑戰和機會。

全地球天然氚的儲量只剩幾公斤?如果造了核電站,就不能造氫彈? - 天天要聞

通過共同的努力,我們可以為下一代留下一個更可持續和安全的世界,繼續追求科學的奇蹟,就像與老朋友分享未來的可能性一樣。讓我們共同致力於這一偉大使命。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 天天要聞

「地下動脈」托舉繁華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亮相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點板塊宣介會上,「真如翠谷」與「真如之心」兩大優質地塊首次亮相。「真如之心」地塊即銅川路水產市場原址,被譽為真如副中心「最後一塊拼圖」,目前已完成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隨著這一核心地塊即將入市,真如副中心H型地下公共車行通道(以下簡稱「H型地下通道」)的全面貫通也將提上...
多面性的雙氧水 - 天天要聞

多面性的雙氧水

‌‎‎‌‎‎‌‎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H₂O₂),是一種常見且獨特的化學物質。它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正如許多化學物質一樣,雙氧水具有著複雜的性質和多面的特性,這些特性既可能帶來巨大的益處,也可能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邁威生物為爆發中的創新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兩項BD合作,與齊魯製藥就長效G-CSF產品8MW0511達成的合作(3.8億元首付款+1.2億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業化的經典雙贏;而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圍繞IL-11單抗9MW3811的聯手(2500萬美元首付款+5.71億美元里程碑款),則彰顯全球視野下的價值挖掘能力。兩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緊扣全年任務目標,以「大幹100天 決勝上半年」勞動競賽為載體,全面掀起奪油上產熱潮。廣大幹部員工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用汗水書寫擔當,用實績回應挑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平穩受控,經營業績穩健向好,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石...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 天天要聞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期間,第四屆「漢江灣」漢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動在硚口區漢江灣上演。武漢雲豹救援隊聯合台灣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苗栗縣救難協會、桃園市水上救難協會,首次以完整建制展開跨海峽救援協作綜合演練。 聯合救援協作綜合演練現場。圖/九派新聞 上午9時,隨著信號彈升空,雲豹救...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慧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慧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