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山更有一山高,估計很多熟悉HER2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的讀者,最近幾年也有著和奇點糕一樣的感想。本以為單抗類靶向葯就很優秀了,但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的表現,完全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而現在最搶眼的HER2-ADC,肯定是德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 即T-DXd/DS-8201),它不僅把HER2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的範圍進一步擴大,還在其它HER2陽性實體瘤中連戰連捷,今年也已經正式獲批進入國內。
今天在《柳葉刀》上,又發表了德曲妥珠單抗用於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後線治療的關鍵臨床III期研究——DESTINY-Breast02結果,該研究顯示,對於已接受過恩美曲妥珠單抗(T-DM1)治療的患者,德曲妥珠單抗較醫生選擇的治療方法,可顯著延長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使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下降64%[1]!

論文首頁截圖
顧名思義,DESTINY-Breast02是德曲妥珠單抗在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中的第二項關鍵臨床研究,與此前的DESTINY-Breast01研究患者人群一致,那項研究中長達16.4個月的中位PFS,正是德曲妥珠單抗的「華麗首秀」[2]。
不過作為一項臨床II期單臂研究,DESTINY-Breast01研究並未設置對照組,德曲妥珠單抗在晚期三線治療階段的獲益,仍需更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RCT)進一步驗證,為此才有了本次驗證性的DESTINY-Breast02研究。
本次研究納入的患者仍是傳統意義上的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IHC 3+,或IHC 2+且ISH+),德曲妥珠單抗的對照組則是「醫生選擇的治療方法」,即既往臨床的標準三線治療方案——卡培他濱+曲妥珠單抗/拉帕替尼。
共有608例患者入組DESTINY-Breast02研究,按2:1比例分入德曲妥珠單抗組或對照組,主要終點為經盲法獨立中央審查委員會(BICR)評估的PFS,總生存期(OS)則為次要終點。

研究設計圖
不久前的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SABCS)上,DESTINY-Breast02研究結果作為大會重要成果之一進行了報告,本次正式登上《柳葉刀》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德曲妥珠單抗組中位隨訪時間21.5個月,對照組為18.6個月)顯示:
在主要終點方面,德曲妥珠單抗治療組患者的中位PFS為17.8個月,而對照組僅為6.9個月,兩組患者的12個月PFS率分別為62.3%和27.2%,24個月PFS率則為42.2%和13.9%,德曲妥珠單抗治療使患者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下降了64%(HR=0.36),表現出巨大的療效優勢。

PFS曲線圖
同時,德曲妥珠單抗也表現出了顯著延長中位OS的治療獲益:兩組患者中位OS分別為39.2和26.5個月,24個月OS率為65.9%對54.3%,德曲妥珠單抗能使患者死亡風險顯著下降34%(HR=0.66, 95% CI: 0.50-0.86, P=0.0021)。
此外,在客觀緩解率(ORR,70%對21%)、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19.6個月對8.3個月),中位PFS2(35.8個月對15.8個月)等關鍵次要終點和探索性終點方面,德曲妥珠單抗也都實現了完勝。
而安全性數據方面,雖然德曲妥珠單抗組的≥3級治療後不良事件(TEAEs)發生率稍高(53%對44%),但考慮到患者使用德曲妥珠單抗的中位時間更長(11.3個月對4.5個月),德曲妥珠單抗按藥物暴露時間計算的TEAEs和≥3級TEAEs發生率實際更低,嚴重間質性肺炎(5級)發生率也低於DESTINY-Breast01研究。

研究安全性數據匯總
總而言之,DESTINY-Breast02研究讓德曲妥珠單抗進一步站穩腳跟,即將成為HER2陽性乳腺癌三線治療的新標準,同在SABCS大會上公布的DESTINY-Breast03研究陽性結果,則讓德曲妥珠單抗成功躋身二線治療;相信隨著DESTINY系列研究的不斷推進,德曲妥珠單抗還會一步步綻放,成為靶向治療「最靚的仔」~
參考文獻:
[1]André F, Hee Park Y, Kim S-B,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DESTINY-Breast0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2023.
[2]Modi S, Saura C, Yamashita T,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previously treated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2(7): 610-621.

本文作者丨譚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