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巨大鴻溝,古時候人沒科技,為什麼會覺得月球離地球最近?

2023年03月15日21:30:20 科學 2638

幾千年來,人們仰望夜空,驚嘆於月亮的美麗。古代文明,如希臘人、埃及人和巴比倫人觀察月亮,並用它來跟蹤時間和測量季節的流逝。然而,這些古人並沒有先進的技術來證實月球離地球最近,但是,依然很多人堅信月球離地球最近。

科技的巨大鴻溝,古時候人沒科技,為什麼會覺得月球離地球最近? - 天天要聞

今天,我們知道月球以橢圓的形狀圍繞地球運行。這意味著在其軌道運行的某些時候,月球比其他時候更接近地球。當月亮最接近地球時,它被稱為「近地點」月亮,它在天空中顯得更大更亮。最近的時候甚至有「超級月亮」之說。

科技的巨大鴻溝,古時候人沒科技,為什麼會覺得月球離地球最近? - 天天要聞

雖然現代技術使我們能夠精確測量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但古人沒有這些工具。那麼他們是怎麼知道月球何時離地球最近的呢?

古人觀測近地點月亮的一種方法可能是記錄它的亮度。月亮離地球越近,反射的陽光就越多,使月亮在夜空中顯得更亮。古人可能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並得出結論,月球在那個時期離地球更近。

科技的巨大鴻溝,古時候人沒科技,為什麼會覺得月球離地球最近? - 天天要聞

古人觀察近地點月亮的另一種方法是觀察它的大小。當月亮靠近地球時,它在天空中顯得更大。古人可能比較了月亮在軌道不同階段的大小,並注意到它什麼時候比平常大。

古人也可能利用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來確定它何時離地球最近。當月亮在天空中的最高點時,它離地球最近。通過觀察月亮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在天空中的位置,古人可能已經能夠確定它什麼時候離地球最近。

科技的巨大鴻溝,古時候人沒科技,為什麼會覺得月球離地球最近? - 天天要聞

除了這些觀測方法,古人還用神話傳說來解釋月亮的運動。許多古代文化都有月亮神,並相信月亮對自然界有強大的影響。通過研究月亮及其運動,古人可能相信他們可以洞察神的意志。

儘管沒有先進的技術,古人能夠準確地觀察月亮及其運動。他們的觀測為我們現代對月球軌道及其與地球關係的理解奠定了基礎。當我們繼續探索和研究宇宙時,我們可以回顧古人的成就,欣賞他們的好奇心和獨創性,以及感嘆古時候人的智慧。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聞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電子元器件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壽命直接關係到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許多因素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實際使用壽命。那麼哪些因素會容易影響到其壽命呢?一 過載與過壓當電子元器件所承受的電壓或電流超過其額定範圍時,容易造成內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 天天要聞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據新華社客戶端消息 連日來,在蔚藍色的南海北部,我國科研人員在「向陽紅10」號科考船上,成功開展了多種類型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科考試驗。由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科普機構開展的「深藍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風吹浪打中,實況檢測了各種無人科考設備的「i3」性能——創新...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 天天要聞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東方紅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個科考航次實現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船結束「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 天天要聞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圖為在鹽池灣濕地生態監測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卵孵化。(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10日電(呼和巴爾斯 朱倩)近日,鹽池灣保護站工作人員在濕地生態監測中,再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
數學專業太難?古生物學冷門?聽聽院士怎麼說 - 天天要聞

數學專業太難?古生物學冷門?聽聽院士怎麼說

編者按:日前,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包含93個專業類、845種專業,增列29種新專業。熱門專業該不該選擇?如何才能找准人生航向?不妨來聽聽院士們怎麼說。 監製:戰釗策劃:宋雅娟 蔡琳設計製作:李怡霏(實習)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