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康復後有一定復陽比例,但其傳染性非常低。」12月2日晚,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唐小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住院後,兩次核酸陰性達到出院標準,出院後再次檢測陽性稱為「復陽」。
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染性強,但毒力顯著降低,感染後絕大部分人無癥狀,最終造成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在唐小平看來,2020年發生疫情以來,新冠病毒出現過各種各樣的變異株,阿爾法、貝塔、德爾塔、伽馬、奧密克戎等,可以說奧密克戎毒株已經基本適應了環境,趨於穩定。

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唐小平。 廣州市新聞辦供圖
日前,唐小平團隊和鍾南山院士的團隊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國家科學評述》(《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對新冠患者不同毒株復陽情況的研究文章,引起了較大的關注。
該研究發現,從在疫情初期發現的原始毒株,到去年廣州「5·21」疫情中的德爾塔變異株,再到現在的奧密克戎株,感染者確實存在一定的復陽率:原始毒株為7%多,德爾塔在20%以上,奧密克戎也差不多。
同時,該研究發現,復陽者的傳染性非常低。一是復陽者絕大部分核酸CT值在35以上,CT值在30以下的佔5%以下。即使對這5%以下的復陽者病毒進行培養,都沒有培養出新冠病毒。二是沒有檢測出完整的病毒基因,只是基因片段。三是對所有復陽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由社區三人小組進行隨訪,沒有發現密切接觸者被感染。
「這說明復陽者總體上是安全的,傳染性是非常非常低的。」唐小平強調,不管病毒怎麼變,新冠病毒疫苗對奧密克戎還是有顯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作用。
唐小平表示,一老一小預防接種非常重要。老年人基礎疾病多,感染後可能使得原有基礎疾病加重;學生接觸人群多也容易感染。他說:「(應)加強這些重點人群,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種。不僅僅是要打第一針,最好還要打第二針、第三針。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發生。」
有人擔心,廣州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後,是否會出現醫療擠兌?唐小平認為,當老年人,尤其是8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比例提升後,不太會發生這種情況。另外,這幾天,廣州市委市政府考慮加強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ICU的建設,重症病例治療的能力要進一步提升。
連日來,廣州貫徹國家優化防控工作二十條措施,引起公眾關注。唐小平表示,「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不等於『躺平』,而是要做更精準的防控。」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