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2022年11月03日07:09:26 科學 1744

歷史上的11月3日

主要事件:

1:1957年11月3日——蘇聯載狗的衛星二號上天

2:1964年11月3日——藍田猿人頭蓋骨被發現

3:1982年11月3日——茅以升獲美國工程學會外國院士稱號

4:1987年11月3日——聯合國向袁隆平頒發科學獎

5:1997年11月3日——京九鐵路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1957年11月3日——蘇聯載狗的衛星二號上天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太空中的第一隻動物剛做了6天英雄,便死於被拋棄的絕境中

當蘇聯衛星傳來的嘟嘟聲已令美國人心煩意亂之際,載著一個名叫萊卡的狗的衛星二號於1957年11月3日又上了天。這是一個蘇聯人搞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絕招。小狗身上綁接的一些儀器裝置可以提供動物在外層空間能否生存的情報。

衛星二號重1120.29磅,是衛星一號的6倍,還裝有比衛星一號更先進的測量宇宙射線、溫度、壓力等的儀器。

作為太空中的第一個生物的萊卡,衛星的加速度和失重雖然沒有對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但是,它仍然於6天后死亡了,死於不可返回式的蘇聯人造衛星內的氧氣耗盡之時。

無論如何,這已足以讓整個美國輿論大嘩。一隻狗在衛星二號上的出現,清楚地表明蘇聯人最終是要把一個人送到月球上去的。大多數美國人一直決心在荒涼的月球上擊敗蘇聯,他們已經對美國在空間競賽中的落後不能容忍了。《匹茲堡新聞報》有一條大字標題,懇求道:「艾克,發射衛星吧。」

果然,1個月後的12月6日,美國發射了他們的第一顆衛星,但卻悲劇性地在發射時就爆炸了。

在人們的注視下,麻煩不斷的美國海軍先驅者導彈的第二節被安放在第一節上,先驅者導彈被架設在卡拉維拉爾導彈發射台上。12月6日,美國用這種火箭發射第一顆衛星。載有衛星的先驅者火箭起飛兩秒後爆炸。幸好人造衛星沒有損壞,並繼續發出信號,美國輿論認為這次的失敗是「不幸的恥辱」。接著在同月16日,美國立刻發射了洲際導彈阿特拉斯號(此前蘇聯在8月26日已宣布洲際導彈試驗成功,並宣稱在尖端軍事科技方面超越美國,而美國在6月2日發射的洲際導彈則以失敗告終),多少挽回了一點面子。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1964年11月3日——藍田猿人頭蓋骨被發現

1964年11月初,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陝西省藍田縣的公王嶺,發現一個猿人頭蓋骨。這是我國現有的唯一的猿人頭蓋骨。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發現的猿人頭蓋骨,已在解放前下落不明。猿人頭蓋骨是研究人類起源的極為珍貴的資料。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我國的周口店、印度尼西亞爪哇和阿爾及利亞突尼芬發現過猿人頭蓋骨。1965年5月31日我國科學界在北京舉行藍田猿人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報告中說,藍田猿人頭蓋骨的發現,是我國科學家對研究人類起源的又一重大貢獻。科學家們認為,藍田猿人比北京猿人還要早,距離現在已有五六十萬年。

「藍田猿人」頭蓋骨距今約八十萬年前,屬舊石器時代初期。1964年在陝西藍田縣縣城以東的公王嶺發掘出土,因稱「藍田人」。藍田人生活的年代,其體質特徵,頭蓋骨骨壁極厚,額骨很寬,向後傾斜,眉嵴粗壯,腦容量很小,約為780毫升,頭骨高度甚小,這些特徵表明了蘭田人還比較原始。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1982年11月3日——茅以升獲美國工程學會外國院士稱號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橋樑專家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1982年11月3日,中國著名橋樑專家、中國科協副主席茅以升,在美國「全國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年會上被授予該學會外國院士稱號。

美國「全國工程學會」建立於1964年,是美國工程學方面最高級的學術機構,擁有1099名國內院士和97名外國院士。

茅以升教授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該學會外國院士稱號的科學家。他於10月27日抵達美國,來出席該學會授予他這個稱號的儀式。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1987年11月3日——聯合國向袁隆平頒發科學獎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1987年11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向中國專家袁隆平頒發了1987年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培育高產雜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當年年57歲的袁隆平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他長期從事雜交水稻培育工作,他領導的科研小組培育出一系列強優勢的雜交水稻組合,並在農業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在美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試種均取得良好的結果。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在頒獎儀式上發表講話時指出,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繼70年代初國際上培育半矮稈水稻之後的「第二次綠色革命」。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1997年11月3日——京九鐵路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1997年11月3日上午,京九鐵路國家驗收委員會的41名委員,鄭重地在《京九鐵路工程驗收證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世人矚目的、已經試運營14個月的京九鐵路正式通過了國家驗收。《驗收證書》上赫然寫著:「京九鐵路設計、施工質量總評優良,是優質、快速、高效建設鐵路的典範。」

跨越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九省、市,正線全長2553公里的京九鐵路,1992年11月起由北向南分段陸續開工,1995年11月提前在贛粵省界接軌,1996年4月1日實現全線工程臨流,同年8月鐵道部組織全線初步驗收,9月1日起交北京、濟南、鄭州、上海、南昌鐵路局和廣州鐵(集團)公司臨管運營。到今年8月底止,一年來共輸送旅客503萬人次,運輸貨物211萬噸,有的地段客運速度達到100公里/小時,並經受了嚴冬盛夏和洪水的考驗,保證了運輸的安全暢通,發揮了社會經濟效益。

國家驗收委員會成員從10月28日至11月1日沿京九全線檢查5天,2日開始在北京召開會議。驗委會一致認為:京九鐵路線路走向和總體布局合理,輸送能力大,並預留了發展條件;各項技術標準選用適當,工程設計符合國家和鐵道部有關新線建設的規定、規範和規程;採用的設備技術先進,系統完整,體現了90年代科技水平;組織管理和施工方法有所創新;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有力,效果明顯,合格率100%,優良率90%以上,工程質量總體水平上了一個台階。建設速度快,投資控制好;設計、施工注意節地造地,環保工程符合國家環保批複的要求,竣工檔案完整準確。整個工程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京九鐵路設計、施工質量總評優良,是優質、快速、高效建設鐵路的典範,同意正式驗收。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南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取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四項研究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來源:新華社廣州日報新花城編...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 天天要聞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7月7日清晨,一筐體型驚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瞬間吸引眾人駐足圍觀。有市民表示,這個是「菌王」吧?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說,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發現的,由於菌子體型過於龐大,他找來四位壯漢朋友幫忙,才合力將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 天天要聞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著,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 天天要聞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獨立遊戲團隊Playables再次帶來了令人腦洞大開的作品——《逝者如斯蠅》。這款遊戲將於7月31日登陸Steam平台,玩家將扮演一隻蒼蠅,體驗其短暫而充滿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蠅》延續了Playables團隊一貫的風格,採用簡單手繪風格的畫面,呈現出一隻小蒼蠅在房間各處游移的場景。與傳統遊戲不同的是,《逝...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 天天要聞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他來自湖北,她來自新疆2015年他們一起考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本科畢業後又一同成為精密儀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奮鬥拼搏他們性格互補、各有所長在人生的下一程,他們默契約定一同奔赴祖國西部為國防事業揮灑青春熱血崇高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 天天要聞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南都訊 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7月4日,在「雙百行動」駐湛江坡頭區服務隊的組織下,湛江科技學院「滿天星」實踐團的同學們帶著滿滿熱情,來到美麗的南三島巴東小學,深度參與了一場以「珍愛美麗家園、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南三島三面環海,迷人的海岸線不僅風光旖旎,更是中國鱟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 天天要聞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9日發布報告說,全球剛剛經歷了該機構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西歐地區則經歷了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報告顯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