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是科技大躍進嗎?書生誤國?

2022年10月16日15:35:04 科學 1384

這會是科技大躍進嗎?書生誤國? - 天天要聞

寧可「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對國內現在建粒子對撞機,這到底是阻礙國家科學高速發展?還是另有隱情呢?

而2020年,世界粒子物理中心全票通過了歐洲未來粒子發展的戰略規劃。

消息傳到國內,人們不禁想起8年前楊振寧當初極力反對粒子對撞機研發的回憶上來,那麼?楊振寧這樣做是在阻礙國家的粒子科學發展嗎?

楊振寧和王貽芳都是為我國物理科學做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但在2012年,兩人卻在為國家是否投入研發費用修建粒子對撞機一事而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和爭執,一向嚴謹穩重的物理科學界泰斗楊振寧首次激動拍桌子表達不同意。

最後,楊振寧以一票之勝險贏,於是,粒子對撞機一事被擱置。

「大型對撞機」這個「東西」或者名詞聽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尤其是數理化成績差的小夥伴),可能有些朋友不大了解。簡單說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設施,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用到了粒子加速器。

小到最常用的電視機,電腦、各類消毒殺菌機器,大到核電工程核科學等。

所以說建成大型粒子對撞機是人類進步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這會是科技大躍進嗎?書生誤國? - 天天要聞

2019年,在中國科學院的大禮堂中,97歲高齡的楊振寧,在台上和學生進行互通。

提問環節中,就有中科院高能物理物理研究所的學生舊事重提,問楊振寧為何一直要堅持反對中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問題,並表示自己及很多同學未來都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這會是科技大躍進嗎?書生誤國? - 天天要聞

楊振寧沉默了一會兒,還是對學生說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

他之所以反對,他解釋是粒子對撞機早在30年前就已經走向了瓶頸或末路狀態,意思就是屬於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看著台下的學生們一片嘩然,滿臉迷惑和震驚的樣子,他繼續解釋道,不同意現在國內投入開發粒子對撞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人員技術問題,當前國內物理學研究人才儲備遠遠不夠,如果沒有大量對口的人才投入,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而現在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上,如果只是掌握數據,也沒有能力分析數據,就只能給外國的科研人員進行研究。

與其在研究方面「摸著石頭過河,」不如先打好基礎。等到時機成熟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資金問題,保守估計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和研發的費用在2000億左右,美國曾挖了一條隧道就已經至少投入了20億美元,對粒子對撞機的投入至少花了100多億元,結果仍然是無疾而終。

目前的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2000億的資金如果衝動地投入到粒子對撞機的研發方面,不僅是一筆天文數字,投入過多將會使其他研究的經費大大減少。

粒子對撞機可以建,但要審時度勢,合適且成熟時可以建,如今的中國對顆粒對撞機的需求沒有那麼迫切。將經費投入到培養人才和其他現在或急需要的重要方向上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這會是科技大躍進嗎?書生誤國? - 天天要聞

第三是時間問題,根據其他國家的研究情況來看,研究粒子對撞機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成本。歐洲從1994年開始研究,到現在起色都不明顯。因為這終究是一個猜測,即便能研究成功也不能保證時間,甚至也有可能最後是一場空。

而我國至少在短期內沒有實際上的應用方向,倒不如等其他國家先投入研究,等有效果再研究也不遲。

究竟現在就投入粒子對撞機的研發,是否是國內科技「大躍進式」的發展?會讓國家走很多彎路?而導致國家「積重難返」嗎?

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想,很多人都不能有肯定的回答。

畢竟這樣學術性高深的領域普通人實在無法判斷。

我們還是應該要相信楊老的判斷,只能由衷希望他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老成謀國吧!

這會是科技大躍進嗎?書生誤國?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裡,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著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