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德|論竹

2022年10月12日12:25:12 科學 1729

梁國德|論竹 - 天天要聞

世上的樹木種類繁多,即使是植物學專家,也沒人能一一統計清楚。但有一種植物,能與整個樹木家族分庭抗禮。它本身種類雖然也成百上千,但卻有一個統一的名字——竹。如果說到樹木,因為是一個大類,通常給人的概念是模糊籠統的,從灌木喬木到叢木藤木,不同的樹種千差萬別,不容易形成一個統一的印象。但竹子不同,它是具體的,只要一提及它,就跟梅蘭菊一樣,馬上就具體化了。

它的筆直、中空、有節、個字形葉片等特徵,立即就能在你腦海中呈現出來。所以說,樹木是一個抽象化的植物大種類,而竹子卻是一個具體化的植物種類。具體的竹,能跟抽象的木相提並論,並稱為「竹木」,可見竹子的地位,不可謂不高矣。

竹子的奇特之處,在於它雖然與樹木並稱,但卻不是同科目的。它屬於禾本科,與玉米、小麥、水稻、高粱、燕麥、狗尾草、黑麥和甘蔗等同一科。雖然也有些品種的竹子長得如麥稻一樣大小,但更多是能與樹木一樣試比高的。中國最高大的竹子當數雲南西雙版納的巨龍竹,高達40多米,直徑30多厘米,名副其實的棟樑之材,是上好的建築材料。毛竹雖然沒有那麼大,卻是栽培及應用最為廣泛的、經常能替代木材的竹類。

竹子的種類繁多,如金鑲玉竹,黃金竹,剛竹,翠竹,紫竹,早園竹,毛竹,箬竹,淡竹,鋪地竹,菲白竹,碧玉間黃金竹黃紋竹茶桿竹南天竹,小琴絲竹,苦竹 、菲黃竹、龜甲竹、佛肚竹、黃桿烏哺雞竹、雞毛竹、黃古竹、黃槽竹、黃桿金竹、黃條金剛竹、黃條早竹、花桿早竹、花桿早園竹、橄欖竹、黃甜竹、高節竹、綠皮黃筋竹、綠槽毛竹、黃槽毛竹、狹葉倭竹、四季竹、金毛竹楠竹、鳳尾竹、小琴絲竹、大佛肚竹、寒竹、唐竹泰竹大泰竹、牛耳竹、龍拐竹、車筒竹、青皮竹、粉單竹、短穗竹、黃竹、花稈黃竹、拐棍竹、光巨竹、闊葉箬竹、水銀竹、人面竹、花毛竹、花竹斑竹、淡竹、金竹、龜紋竹、銀鏈竹、玉邊竹、茶稈竹、矢竹、泡竹、羅漢竹、苗子竹、鵝毛竹、刺竹、華箬竹……

梁國德|論竹 - 天天要聞

名稱難以盡述。比較常見的,有大熊貓喜食的箭竹,破成竹篾編織竹器的單竹,傳說堯帝女兒娥皇女英在九嶷山上哭舜帝淚水染成的瀟湘斑竹,能夠替代木材的上好建築材料毛竹,做扁擔的石竹,用於製造簫笛樂器的最佳材料墨竹,製作工藝品材料的羅漢竹和方竹,還有上面說到的可直接加工成水桶或大型器具的巨龍竹等。竹堪稱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但它又質地堅韌,甚至可以用來建房子,農業社會中,竹子是農村構房和家用器具的主要材料。造紙術發明後竹子是造紙原料,而造紙術之前,古人則直接將文字刻在竹簡上。所以從古至今,竹子都扮演著紙張的功能。

秦朝時代李冰父子所建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便用到大量的竹鑽和竹籠,古代所用的自來水管,也是竹子做的。現代社會竹器的使用依然普遍,還是許多工藝品的主要材料。竹子用途之廣泛,完全不是那些所謂的速生林所能望塵的。

竹與梅、蘭、菊並稱為「花中四君子」,這四位君子,其他三種是每年都有花開的,但竹不會,它一輩子只開一次花,竹子開完花,它的生命也就終結了。另又與梅、松合稱「歲寒三友」。竹是氣節的象徵,根據它的特性,世人給它賦予了七種美德:一是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謂正直。二是竹子有節,卻不止步,是謂奮進。三是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謂虛懷。四是有花不開,素麵朝天,是謂質樸。五是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謂卓爾。六是雖然卓爾,卻不孤獨,植之成林,是謂善群。七是古代以竹簡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謂擔當。竹子雖然不像松樹那樣蒼勁粗獷,但它剛直不阿的風骨與松樹是一樣的,它虛懷若谷的謙遜,瀟洒而不媚俗,高雅而不失隨和,從古至今多為文人墨客青睞,爭相吟詠不絕。

古人愛竹,由來久矣。文人墨客為之揮毫吟詠,繪畫抒懷,絡繹不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竹文化。司馬遷評價竹子,說它「竹外有節禮,中直虛空。」白居易則謂「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虛即吾師」。又謂「竹死不改節,花落有餘香。」都是對竹極為崇高的評價。大文豪蘇東坡便是個竹痴,他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能否有肉食,通常是生活好壞的標準。舊時代的百姓,生活困苦,想要吃上一頓肉,是一件困難的事,也是普通人的渴求。而在蘇東坡看來,吃飯沒肉還能忍受,但居室旁無竹就大大不行了。為什麼呢?沒肉吃最多營養不良,讓人瘦削。但一時的消瘦,是可以通過日後生活的改善而長胖的。但居住環境沒有竹子,那就俗氣了,身為讀書人,如果俗氣,那就等於不治之症。

蘇東坡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有典故的,因為古來像他這樣好竹的文人雅士,實在普遍。據《晉書》記載,王羲之是個鵝痴,愛鵝的逸事讓人嘆為觀止。而他的兒子王徽之則是個竹痴,情趣跟他爹相比,絲毫不遜色。其人情操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臨時在一空宅中寄宿,一住下來馬上就叫侍從種竹子。旁人覺得很奇怪,說你又不是長住,客住幾天你種什麼竹子呢?而王徽之並不解釋,當竹子種上後,他只顧對著竹子吟嘯陶醉了一番,然後自言自語的得意道:「何可一日無此君!」可見他對竹的痴迷到了何等程度,蘇東坡說的不可居無竹,便是此意了。

更有一次,王徽之路過吳中(蘇州)一帶,偶然瞥見一位士大夫的庭院中有一片竹林長得極好,便要前去觀賞。主人事先知道名士王徽之要登門造訪,真是喜出望外,於是連忙洒掃庭院,將家裡精心布置一番,滿懷誠意地坐在客廳里恭候貴客到來。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徽之坐著轎子進了大院後,便直奔竹林而去,根本沒將主人當回事。只見他在竹林里吟唱流連長嘯了好久,盡興了,一屁股坐上轎子便要走人。主人深感失望,本來還以為王徽之起碼會打個招呼再走,沒想到對方根本不將主人當回事。這種旁若無人極不禮貌的做法,實在教主人的臉掛不住了,於是便令下人將大門緊閉,不讓王徽之走。王徽之這才樂呵樂呵的留下來,主客一起盡情暢飲了一番才告辭而去。後來蒲松齡就此典故作《竹里》詩云:「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說的便是這樁逸事。可見竹子成了高雅的象徵,由來已經,已滲透到傳統文化的基因里。

晉朝的政治是黑暗的,陰謀篡位豪奪而得國,有風骨的讀書人許多都不願意跟司馬氏合作,他們放獷不羈,隱居林泉,不願意出仕為官,於是便有了竹林七賢的故事: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幾個名士,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隱居不出,故世謂竹林七賢。當時正值魏晉更替時期,竹林七賢與司馬氏不合作的態度為司馬昭所不喜,在國家機器的碾壓下,七賢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三人不合作立場最為堅決,結果是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劉伶活成了酒瘋子。而山濤、向秀、阮咸及王戎後來則忘記了初心,變節出仕晉朝為官,於是彼此各散西東了。七賢中以阮籍、嵇康、劉伶為靈魂人物,若說到王戎,鄙吝嗜財,名利如命,品德欠佳,倒不如說是湊數的。

竹因其高雅出塵脫俗,自然成了畫家的喜愛題材之一。歷代畫竹的名家可以說罄竹難書,但最具代表性的,一是北宋胸有成竹的文同,另外一個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文同是位竹痴,他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嚴寒酷暑,長年是出沒於竹林之中,他或揮汗如雨的站在烈日下觀察竹葉隨日照的變化,或頂著狂風暴雨捕捉竹葉在風雨中的狀態。他不分白天黑夜,不同天氣狀態下竹子的形態,無不一一捕捉,瞭然於胸。所以他畫起竹子是信手拈來,無不精妙。當時的晁補之就嘖嘖稱讚他:「文同欲畫竹時,早已胸有成竹了。」

鄭板橋一生作畫的主題是蘭竹石,其中最以竹為主角,而蘭石多為陪襯。他有一句名言,堪稱自己生平及作畫的寫照:「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三歲喪母,十四歲喪繼母,二十歲中秀才,三十歲喪父。他人生的分水嶺是在四十歲中舉時,此前靠賣畫為生,過著潦倒拮据的日子,中舉後生活才逐漸改善。後來中進士,四十九歲才當上縣令,為官十二載,清廉不容於世,最後憤然辭官歸故里。但這時他的畫作已是千金難求,縱然辭官,當然也不用為三斗米折腰了。

在他的作品中,尤其以竹及其配詩最見風骨。鄭板橋在詩中說:「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道出了他對竹子情有獨鐘的個性。而他平生的品格,卻淋漓盡致體現在他的《竹石》圖題詩中: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生長在貧瘠的山上,紮根於岩石縫隙間,雖然遭受著東南西北四面疾風的衝擊,卻堅忍不拔,如如不動的頑強生長著。這個正如同作者的身世一樣,雖然窮困潦倒,卻堅持雅操,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

鄭板橋為官後,清廉至公,一心為民,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送給同榜考取功名的父輩巡撫包括的一幅畫竹圖中,是這樣題詩的:「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在衙門內書齋中,聆聽著屋外竹林幽篁在風中蕭蕭之聲,是一種悲涼凄寒的曲調,恰似民間老百姓疾苦的呼聲。我輩只不過是州縣些小芝麻官,但那一枝一葉發出的聲音,無不時刻觸動著我輩的神經,牽動我輩的情懷。詩中「疑」之一字,用得尤其生動,將風竹之聲與百姓的疾苦訴求極為形象的結合了起來。

梁國德|論竹 - 天天要聞

鄭板橋對百姓疾苦的關注,並非只停留在詩詞文字上,他在任期間是身體力行的為百姓做事,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乾隆十一年,鄭板橋自范縣調署濰縣。同年山東發生大饑荒,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他在任七年,竟有五年是旱澇蝗災連綿不斷,天災讓生民塗炭,哀鴻遍野。原本繁華的濰縣在連年災害衝擊下,已是民不聊生,他一面向朝廷如實稟報災情請求賑濟;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募遠近饑民就食赴工,讓邑中富豪們輪流開廠煮粥供給工人,從而救活災民萬餘人。同時,他責令囤積居奇者迅速將積粟按正常價格賣給饑民。因為歉收,自己以身作則帶領官員們將正俸外的收入都捐獻出來充當賦稅繳納,並要求富豪們將百姓的借條銷毀,從而讓無數百姓獲得了活路。但鄭板橋這樣的做法無疑得罪了當地的權貴。面對身邊這些土豪劣紳的惡勢力,出於淤泥而不染的他,卻從不屈服,自始至終與他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一如他在《墨竹圖》中的自題詩:「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鄭板橋就是這樣,官階雖小,卻如一股涓涓清流,滌盪著那骯髒的官場。到了乾隆十八年,鄭板橋當時已經六十一歲了,他無法忍受置生民疾苦於不理,再次為民請願,要求朝廷賑濟,卻因此得罪了上面的官僚,於是他憤然辭官,回到故鄉江蘇興化定居去了。離開濰縣之時,老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在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立生祠祭祀。

去官以後,鄭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中人書畫往來,詩酒唱酬。鄭板橋晚年雖然靠賣畫為生,但因為名聲大,日子自然過得很滋潤。時屆古稀之年,他更畫了一幅《竹石圖》,畫中一塊巨石頂天立地,數竿瘦竹几乎撐破天,右上角題詩一首:「七十老人畫竹石,石更凌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筆非凡,挺挺千尋之壁立。」是他一生寫照。鄭板橋一生顛沛,面對各種黑惡勢力從不低頭,彌老愈堅,堅如磐石,勁如清竹,高潔如蘭。與其說他一生在畫石竹蘭,不如說他是在勾勒自己。

歷代寫竹的詩,可謂汗牛充棟,不勝枚舉。鄭板橋的竹,多從氣節上著墨,但竹的內涵實在太豐富,如果從出塵脫俗的層面上說,最令人喜歡的還是王維那首《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一生有詩佛之譽,他在古代那些文人中,文學造詣與佛緣之深,應該是頂尖級的人物,晚年還將住宅捐獻為寺。他的詩,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恬靜的禪意。月色朦朧,一個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彈琴長嘯,這真是一塵不染的逸仙境界了。

梁國德|論竹 - 天天要聞

如果說這是王維的自況詩,我倒覺得更像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嵇康魏晉名士,一生拒絕出仕司馬朝廷,性喜老莊之道,常修鍊養性內丹之術,與當時的隱士孫登、王烈等交往頗深。平生喜好棲身林下,撫琴長嘯,吟詠不絕。罕與俗人交往,恃才放曠,不容於世,後遭鍾會構害,被司馬昭所殺。臨刑前在刑場上撫琴演奏《廣陵散》一曲,竟成千古絕響。

《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中國傳統的樂器,有金石絲竹之謂,絲竹便成了樂器的代名詞,絲即弦樂,如琴瑟等;竹即管樂,如簫笛等。

而關於律呂的起源,傳說也是與竹子有密切關係的。依據班固《漢書·律曆志》記載:「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

據說當年黃帝讓樂官伶倫造律呂,他在昆崙山北面的溪谷中尋找到合適的竹子,截其一段,通過吹竹聞聲而定黃鐘宮律。然後通過三分損益法,分別制定了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十二律呂。

梁國德|論竹 - 天天要聞

而律呂不只是音律那麼簡單,它與華夏的曆法也是緊密相聯的,在《後漢書·律曆志上》有具體的記載:「候氣之法,為室三重,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也就是說,通過上面所說的三分損益法,製成長度不同的十二個律呂竹管,這些竹管一頭是削成斜面,一頭截平,然後在空竹管中裝滿蘆葦膜燒成的灰,這是當時能找到最輕質的東西,然後在西北的陰山下,在室內將斜面的一頭並排插入土中,接收地氣,竹管周圍蒙上布幔,避免外界氣流的影響。在冬至子時一陽生的時候,其中最長的一根竹管的蘆灰「嗡」的一聲被吹了出來,這根管便是黃鐘宮音。而蘆灰飛出那一刻,就是冬至的子時。之後每月都有一根管的灰噴出來,亦發出不同的聲音,這便是以十二律呂定節氣。

《千字文》中所說的「律呂調陽」便是這個意思。所以黃鐘等十二律呂的確立,不只是音樂史上質的飛躍,也是曆法上的飛躍。將自然界的天籟之聲與曆法融為一體,其中所蘊含的天人合一之深奧道理,充分體現著華夏文明上律天時、下襲水土的基本精神。但可惜的是現代人看這個,早已是茫然不知所云,視同天方夜譚了。

梁國德|論竹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

梁國德,嶺南洪拳名家,廣東省社科院國學研究中心理事長,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中國日報》《詩刊》《羊城晚報》《廣州日報》《中華詩詞》《詩詞百家》《環球日報》《茂名日報》《南方城市周刊》《詩詞月刊》《當代詩詞》《嶺南詩歌》《詩詞報》《高涼詩詞》《新華在線》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 天天要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 天天要聞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5月15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場罕見的巨型太陽活動——一片跨度超96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帶從太陽北半球噴發,形成壯觀的「鳥翼」狀結構。這場爆發可能在未來24小時內對地球產生輕微衝擊,或引發地磁擾動及極光現象。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記錄,此次噴發的等離子體帶長度達96萬公里,是地月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的...
PEEK行業交流0515 - 天天要聞

PEEK行業交流0515

Q&A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器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一名俄羅斯籍的女研究員,在今年2月入境美國時遭美國執法部門扣押。當時她被扣押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隨著更多案情披露,該案一些情節讓人覺得更奇怪了。 根據美聯社....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地球是一個奇蹟歷史|美國將國家地理中文網設為星標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飛機。埃爾哈特是一位美國女飛行員,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創造了歷史。| 國家地理圖片集1937年6月,當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坐進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飛機的駕駛艙時,她..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 天天要聞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近日,甘肅白銀靖安縣有網友反映,小區上空有大量鳥類盤旋,這些鳥還會反光,該網友擔心是地震預兆。5月15日,靖安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們關注到了這個情況,最近晚上都有鳥在飛,不過目前沒有接到異常的反饋。工作人員稱,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的異常,將持續監測,同時向上級反饋,讓他們去核實,問下動物...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聞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像一下你要完成一個挑戰:把雞蛋從一定高度鬆手讓它落到檯面上,卻不能讓它碎掉。你可能會自然地選擇讓雞蛋尖的一端朝下,因為我們總覺得那是它最結實的方向。但這個「常識」,真的對嗎?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工程系學生通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研究顯示,當雞蛋被側向釋放時,它...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 天天要聞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新華社海口5月15日電 經反覆核實論證,海南省林業局15日確認,時隔百餘年,海南再次發現一個壁虎屬新物種——自然保護地壁虎。這也是首個由我國人員在海南本土發現並命名的壁虎屬物種。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拍攝的自然保護地壁虎。(周潤邦 攝)...
創新展上看創新,GEA加速未來食品行業高效增長 - 天天要聞

創新展上看創新,GEA加速未來食品行業高效增長

AI時代,食品飲料行業正快速變革與創新發展。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驅動行業探索技術創新與轉型。從植物基到生物技術、智能製造,食品飲料企業正在創新與規模化生產、提升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的思考中前進。FBIF食品創新展近日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