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但是在科技界中國的發展同樣耀眼奪目,就比如2021年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神州12號以及13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除此之外還有中國科學家在實驗室實現了從二氧化碳和氫氣到澱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嫦娥5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從而證實了月球的火山活動可以延續到21億年前,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火山活動延長了約8億年。
不僅如此,2021年中國科技界還有大豐收,中國天眼捕獲到了世界最大快速射電爆樣本,以及潘建偉院士等通過研發兼容平面工藝的三維影像技術,實現了量子比特結構從一維向二維的拓展,成功構建了「祖沖之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為研製祖沖之2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這一系列的發現和科技創新是中國「科技大爆炸」時代來臨的產物。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甚至可以說在改革開放以前,世界科技創新一直被西方所壟斷,不過隨著中國科技技術資金的持續投入,中國的科技也呈井噴式發展,畢竟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科技潛力巨大。不過隨著近些年中國科技崛起,中國的科學家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性突破,今天說的是我國科學家有重大發現!距離地球13億公里,全球科學界為之震動。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專家們研究發現,在土衛2海水中含有很豐富的溶解態磷酸根,供給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美國權威期刊《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科學界為之震動!
土衛2,太陽系土星的第六大衛星,距離土星中心238000公里,距離地球13億公里,1789年被英國天文學家以及音樂家威廉·赫歇爾首先發現,最開始人們一致認為土衛2是一個被冰天雪地覆蓋的衛星,直到「旅行者」號和「卡西尼」探測器飛掠這顆衛星附近的時候才揭開了土衛2的神秘面紗。原來這裡不只是有寒冷,而且還發現有熱水環境的存在,這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中發現存在於地球之外的可供生命存在的環境。
據悉土衛2直徑約500公里,其表面幾乎能反射100%的陽光,而且地表底下還存在液態水層,部分地區活躍著冰火山,含有較豐富的硅酸鹽和鐵。土衛二表面到處分布著撞擊坑,有些撞擊坑距離現在有1億年左右,地底下有可能還有一個「地下海」,其面積與蘇必利爾湖相當。
相關專家表示,土衛2已成為除地球外,唯一一個集全生命六大基本要素的第二海洋星體,並且海水中的磷含量是地球海水中磷含量的1萬倍,非常適應微生物的生存,是微生物非常宜居的一個星球。
據悉,形成生命六大基本元素有碳氫氧氮硫磷,前5種基本元素科學家已經在土衛二海水中有發現,但是磷卻少有報道,磷是一種重要的能量貨幣,是組成DNA和生物骨骼必不可少的材料。我國科學家通過數據收集,構建水與鹽化學反應模型,理論模擬了土衛二海水化學,結果表明海水呈現還原性,磷依然主要以正磷酸鹽形式存在,科學家還構建了相關動力學模型,證明海水對土衛2核部的交代過程可以快速的釋放大量磷酸根。
土衛2海洋已存在億年以上,但是其星核中的含磷岩石只需要約10萬年就能向海水溶解出大量的磷,此次發現首次表明土衛2海水中含有比較高的溶解態磷,再次確定土衛二含有形成生命基本的6種物質,中國科學家的發現填補了該項研究在相關領域的空白,為未來進一步更深入的科學探索土星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前瞻性貢獻,必須為中國科學家點贊!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