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這種交流雖然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卻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危機,那就是這幾年時常被提起的「生物入侵」。這些「不速之客」在進入我國之後,都展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
曾在我國南方水域泛濫成災的水葫蘆
不過要說入侵我國最成功的物種,其實不是這些時常登上新聞報道的生物,而是已經在南方水域繁衍40年,卻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草魚的「麥瑞加拉鯪」。
看似普通的麥瑞加拉鯪
囂張地「入侵物種」
首先咱們先來回顧一下這些年在我國表現得異常囂張的入侵物種都有哪些。
第一個就是此前風頭正盛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當時新聞報道在介紹這種入侵物種的時候,專門用到了「黃花開處百花殘」的形容,足以看出這傢伙的惡劣影響。
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原名叫做黃鶯或者欺凌草,在1935年被當成觀賞植物引入我國。最初人們只是喜歡它靚麗的顏色和外形,沒想到它的根狀莖十分發達,繁殖能力相當強,很容易奪取其他植物的生長空間。感覺這傢伙,就像入侵英國的日本虎杖一樣,成為了植物當中的惡霸。
「惡魔之花」——加拿大一枝黃花
第二個就是頻頻因傷人而登上新聞報道的紅火蟻,這種老家在南美洲的螞蟻,不僅繁殖能力超乎想像,攻擊性也強得離譜。被它咬傷的人,會因為其毒素的作用,出現各種不適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目前不少地方每年都會專門開展清理紅火蟻蟻巢的行動,雖然難以斬草除根,但也要對其造成一定的壓制。
相關人員正在向紅火蟻巢用藥
最後就是已經成為了無數人最討厭的魚沒有之一的清道夫,這種長得又丑,據說還吃垃圾的魚,已經侵佔了我國南方的不少水域了。部分嚴重泛濫的地區,政府還會組織打撈行動,畢竟它們的存在已經深深地威脅到了本地物種的生存。
生命力太過於頑強的清道夫
以上這些入侵物種由於行事作風極其囂張,所以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雖然目前我們無法完全消滅它們,但是有了關注度和滅殺行動,這些生物的擴張就不會像從前那麼容易了。
可是,在大家覺得已經通過普查將這些可惡的入侵物種揪出來時,還有一種藏得很深的入侵物種正混在土著的群落中偷笑,它就是已經在南方水域繁衍40年,卻總被大家認成本地草魚的魚類——麥瑞加拉鯪。
那麼,這傢伙是怎麼入侵我國的?它憑什麼被稱為最成功的入侵物種呢?
麥瑞加拉鯪的身體結構示意圖
「低調行事」的麥瑞加拉鯪
麥瑞加拉鯪俗稱麥鯪魚,它是鯉形目、鯉科之下的一種魚類,單從其在生物劃分當中所處的鯪屬來看,它和我國的土鯪魚其實算得上是親戚關係。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印度四大養殖魚類的麥瑞加拉鯪,被珠江水產研究所從印度引入了我國,成為了廣東省、福建省等多個省份的重要經濟魚種。
麥瑞加拉鯪的主要生產國
最初大家都在這種魚身上給予了厚望,所以相較於意外引入並進入水域繁殖的清道夫魚,麥瑞加拉鯪在當時受到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為人們想利用它賺大錢。
從麥瑞加拉鯪的特點來看,這傢伙食性廣、生長快、個頭大、適應性強,可以看出雖然是引進的物種,但是它一點兒也不「嬌貴」,非常符合養殖戶的需求。
正在收穫麥鯪魚的養殖戶
由於是雜食性魚類,養殖戶在其處於魚苗階段的時候會投喂一些粉狀飼料,等其步入成魚階段之後就會吃一些浮游植物或者有機碎屑,有時候人們還會補充一些玉米粉、花生麩之類的人工飼料。總的來說,養起來還是比較省錢的。
此外,如果將麥瑞加拉鯪和咱們本地的土鯪進行對比,那麼它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它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往往只需要飼養不到半年,就能達到出售的標準。這種鯪魚鮮少會出現浮頭死亡的情況,不管是山塘、江河當中,它都能順利存活。
麥瑞加拉鯪的生產周期
正是因為有了以上的特性,才使得麥瑞加拉鯪在進入野外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更重要的是,這傢伙非常擅長「偽裝自己」。
相較於其它大舉入侵的外來物種,麥瑞加拉鯪行事十分低調,經常混跡於各個土著魚群當中,讓你根本察覺不到它是來自印度的「不速之客」。
要知道,人總是會對看起來熟悉的生物放下警惕,尤其是在看魚的時候,只要長得不像清道夫魚或者鱷雀鱔那樣「奇奇怪怪」,大家都很難分清楚到底是哪種魚。就這樣,常常被誤認為是草魚的「冒牌貨」麥瑞加拉鯪,在我國南方的水域當中繁衍得越來越好。
一公斤的麥鯪魚能產出數十萬枚魚卵
不難看出,雖然它選擇了和其他入侵生物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它確實混得最好的那一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它在南方水域繁衍這麼多年,將自己的入侵版圖越擴越大,人們卻都沒有察覺到。這就像是一個隱藏良久的間諜,它並不會特別囂張地直接造成大規模的危害,讓你恨得牙痒痒。但是它會在背地裡努力積攢力量,等到完成自己的入侵目標之後,再蹦出來告訴你它其實是入侵者,這無疑是將咱們引以為傲的篩查和辨別機制按在腳下摩擦。
麥鯪魚堪稱「偽裝高手」
那麼,麥瑞加拉鯪長得和草魚真的特別像嗎?它的存在又會對其他的土著魚類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完美的偽裝者」麥瑞加拉鯪
當我們將麥瑞加拉鯪和草魚拿出來對比時,就會發現二者雖然體型和外貌上確實非常像,但是從細微之處的差異依舊能對它們兩進行區分。
首先從個頭來說,麥瑞加拉鯪雖然已經很大了,但是咱們的土著草魚往往會更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家撈到了重達20公斤以上的魚,就不用擔心分不清二者了。因為麥瑞加拉鯪本事再大,也很難長到這個重量。
草魚最大能長到四十斤左右
其次再從外貌上來說,它們倆的魚鱗分布確實看著沒什麼區別。但是如果大家仔細去觀察顏色的話,就會發現麥瑞加拉鯪的背部多為深灰色,而草魚則偏黃一些。更重要的是,草魚的魚眼顏色和麥瑞加拉鯪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傢伙的眼睛是「紅色」的,看起來非常醒目。
麥鯪與草魚的外貌對比
最後就是口感了,相較於草魚來說,麥瑞加拉鯪的口感確實不咋地,而且它的經濟價值是遠遠趕不上草魚的。所以現在有些商家,還會進行「真假混賣」,反正仗著大家都不懂如何區分,他們就能打著草魚的招牌兜售麥瑞加拉鯪。當然,如果是以口感區分的話,買回家都燉熟了,也不太有機會能找人說理了。
綜上所述,大家在不知道二者的區別之前,麥瑞加拉鯪確實算得上是完美的偽裝者了。並且由於它不像清道夫魚、鱷雀鱔那樣危害特別的明顯,所以人們往往都會忽略它。
但是根據上海海洋大學的學者余梵東的研究來看,麥瑞加拉鯪的入侵還是會對本土的魚類造成影響的。而在這個影響當中,其實草魚並不是第一受害者,咱們上文提到的和它有著親戚關係的土鯪魚才是默默無聞的「冤大頭」。
由於同樣都是鯪屬,麥瑞加拉鯪和土鯪生長的環境和取食喜好基本是一致的。這傢伙雖然不會明目張胆地迫害土鯪魚,但是卻能夠通過自己長得快、長得大的優勢擠壓土鯪魚的生存環境。
麥鯪與土鯪的外貌對比
在這種情況下,土鯪魚的食物也變得越來越少,其種群數量肯定是會受到巨大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