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你是「早起的鳥兒」還是「夜貓子」?人類的活動模式和睡眠周期或會影響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發表在《實驗生理學》上的新研究發現,喚醒/睡眠周期會導致代謝差異並改變人體對能量的偏好。那些熬夜的人利用脂肪獲取能量的能力降低,這意味著脂肪可能會在體內積聚並增加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圖源:視覺中國
代謝差異與人們使用胰島素促進細胞吸收葡萄糖以進行儲存和能量使用的能力有關。與「夜貓子」相比,「早鳥」(喜歡在早上活動的人)更多地依賴脂肪作為能量來源,並且在白天更活躍,有氧健身水平更高。另一方面,「夜貓子」(喜歡在白天和晚上活動的人)在休息和運動時消耗較少的脂肪來獲取能量。
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人員根據參與者的「時間型」(在不同時間尋求活動和睡眠的自然傾向)將參與者分為兩組(早期和晚期)。他們使用先進的成像技術來評估體重和身體成分,以及胰島素敏感性和呼吸樣本來測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
參與者被監測一周,以評估他們全天的活動模式。他們吃控制卡路里和營養的飲食,並且必須禁食過夜,以盡量減少飲食對結果的影響。他們在完成兩次15分鐘的運動之前在休息時進行測試:一次在跑步機上進行中等強度訓練和一次高強度訓練。有氧體能水平通過傾斜挑戰進行測試,每兩分鐘將傾斜度提高2.5%,直到參與者達到筋疲力盡為止。
研究人員發現,與「夜貓子」相比,「早鳥」在休息和運動時消耗更多的脂肪作為能量。「早鳥」也對胰島素更敏感。另一方面,「夜貓子」具有胰島素抵抗性,這意味著他們的身體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水平,而且他們的身體更喜歡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而不是脂肪。該群體對胰島素反應以促進燃料使用的能力受損可能是有害的,因為它表明患Ⅱ型糖尿病和/或心臟病的風險更大。「早鳥」和「夜貓子」之間代謝偏好發生這種轉變的原因尚需進一步調查。
研究人員表示,「早鳥」和「夜貓子」之間脂肪代謝的差異表明,人體的晝夜節律(喚醒/睡眠周期)或會影響人體使用胰島素的方式。對胰島素激素反應的敏感或受損能力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這一觀察加深了對身體晝夜節律如何影響健康的理解。因為表型似乎會影響新陳代謝和激素作用,研究人員建議將表型用作預測個體疾病風險的一個因素。
研究還發現,與全天久坐不動的「夜貓子」相比,「早鳥」更活躍,健康水平更高。研究人員將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來檢驗表型、運動和代謝適應之間的聯繫,以確定當天早些時候運動是否對健康有更大的益處。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沈唯(實習)
審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