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月亮、土星合月……7月星空月亮唱主角

2022年07月14日15:52:21 科學 1433

來源:深圳發布

7月已是盛夏時節,天氣逐漸開始變得炎熱、潮濕。7月也是孩子們的「快樂月」,因為學生陸續開始放暑假了。暑假期間,如果有機會可以來一趟郊外消暑「親子游」,順便還可以關注一下頭頂的星空。這些由月亮「領銜」的星空好戲,將伴隨大家度過炎炎夏日夜。

超級月亮、土星合月……7月星空月亮唱主角 - 天天要聞

來源:霍健斌

超級月亮、土星合月……7月星空月亮唱主角 - 天天要聞

來源:深圳天文台。

超級月亮、土星合月……7月星空月亮唱主角 - 天天要聞

來源:網友屁桃

超級月亮、土星合月……7月星空月亮唱主角 - 天天要聞

7月14日 超級月亮

月亮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軌道上距離地球最近的那一點被稱為近地點,如果在近地點附近又恰逢滿月,月亮看起來就會「又大又圓」,這就是所謂的「超級月亮」,天文學上叫近地點滿月。6月14日,我們曾經迎來過一次「超級月亮」。但其實,7月14日的超級月亮才是今年最大的滿月。

月亮在近地點時,距離地球大約36萬千米,在遠地點時距離地球40萬千米以上。正是因為這一差別,最大滿月比最小滿月的視直徑大了約14%,面積大了約30%。不過,這種差別雖然很明顯,但如果不是訓練有素的天文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沒有參照物做對比,僅憑肉眼也很難分辨。

這次滿月的時間是在7月14日的凌晨2點38分,月亮經過近地點的時間則是在7月13日17點06分,兩者之間僅相差9.5個小時。而6月14日的「超級月亮」,滿月則是發生在月亮經過近地點之前,兩者也只相差了11.5個小時。這次「超級月亮」只比6月的「超級月亮」大了10角秒左右,遠在人的肉眼分辨程度之下,看起來大小似乎是完全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滿月時間是在14日的凌晨,因此在13日晚上賞月更加適合,大家千萬不要等到14日晚上。

7月16日 土星合月

7月16日早晨4點17分會出現土星合月,土星和月亮最近時相距約4度。從現在開始,土星的觀測條件將越來越好,已不需要像前兩個月時那樣,要在後半夜觀測。目前土星在日落後不到2個小時就會升起,而且升起的時間會越來越早。

這次土星合月在15日晚上觀測比較好。當天天黑後一個多小時,土星和月亮將先後從東方偏南的地平線上升起。當日土星的亮度為0.5等,看起來很亮,比織女星稍暗,比牛郎星要亮一些。由於剛過滿月一天多,月亮看起來還是一輪圓月。土星在月亮的左側,相距大約7度,兩者都位於摩羯座。隨著時間推移,它們越升越高,兩者之間的距離慢慢接近,到16日早晨天亮前,運行到西南方天空。

土星到太陽的距離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排在第六位,是人們用肉眼所能輕易看到的最遠的一顆行星。土星的公轉軌道半徑稍大於9.5個天文單位,大約是14億千米。由於距離太陽較遠,土星在軌道上運行的平均速度只有約9.6千米/秒。繞太陽一周大約要用29年半。是五大行星中在天空中運動的最慢的一個,也是和地球的會合周期最短的一個。

所謂會合周期對於土星這樣的外行星來說就是兩次沖日之間所要經過的時間,大約需要378天,也就是土星沖日的時間每年要比上一年推遲13—14天。比土星距離太陽更近的木星和地球的會合周期要399天,每年沖日要比上一年推遲一個月多一點兒。

土星屬於氣態巨行星,個頭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居第二位,僅比木星稍小。它的平均密度很小,每立方厘米只有不到0.7克,比水的密度還要小。如果能找到一個足夠大的海洋,土星是可以漂在海里的。土星是望遠鏡中看起來最漂亮的天體,因為它有一個美麗的光環,用30倍左右的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如果是100倍以上的望遠鏡可以把土星的光環看得非常清晰。

7月21日 月掩火星

本月除了7月10日月掩天蠍座δ星之外,還有一次值得一看的月掩星,這次被遮掩的是大名鼎鼎的火星。這次月掩火星發生時間是在7月21日深夜,在亞洲東北部可見,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掩食的後半部分,其他地區由於整個掩食期間,月亮都在地平線以下,因此完全看不到這次月掩火星。

7月21日,月亮呈現出的樣子是大約有40%的部分被照亮。掩星過程是火星從月亮的亮面進入月亮背後,從暗面重新出現。在我國只有黑龍江和吉林等地能看到這個過程的後半部分,也就是火星從月亮後面再次出現的景象。不過,火星並不會「一下子」從月亮後面完全現身,這是因為火星有一個小小的視圓面,從月亮後面完全出來需要一個將近20秒的過程,因此火星看起來是逐漸變亮。掩始階段,由於月亮還沒有升出地平線,所以無法觀測。

對於北京地區的觀測者來說,雖然無法欣賞到月掩火星的過程,但在午夜過後的幾分鐘,就可以看到月亮從東方偏北升出地平線,屆時亮度0.3等的紅色火星在月亮右側,相距只有半度多,兩者距離如此接近也比較難得,值得一看。

7月27日 金星伴月

7月27日凌晨,我們可以在天亮前的東方偏北的低空中,欣賞到精彩的金星伴月天象。當日日出前1個多小時,明亮的金星和一輪彎彎的月亮從東方偏北的地平線升起,月亮在左、金星在右,兩者之間相距約4.5度。7月27日是農曆五月二十九,距離朔月僅有兩天,月亮是一絲非常細的殘月,剛升出地面時可能還不如明亮的金星容易看到。金星與月亮這兩個夜空中最亮的天體近距離相會,是難得一見的景象,值得攝影留念。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