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曾益新明確為正部級,曾和莫言等人被總理請進過中南海

2022年07月02日15:31:23 科學 1517

國家衛健委官網「委領導」一欄顯示,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日前已明確為正部級幹部。

曾和莫言等人被請進中南海

中科院院士曾益新明確為正部級,曾和莫言等人被總理請進過中南海 - 天天要聞

曾益新是中科院院士,腫瘤學專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公開信息顯示,曾益新生於1962年10月,湖南婁底人,研究生學歷,臨床醫學博士。除了中科院院士外,他還是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85年7月,23歲的曾益新從衡陽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5年後從中山醫科大學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曾益新短暫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工作過2年,1992年7月他赴日本研究訪問;1995年又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休斯醫學研究所,做研究助理。

1997年回國後,他歷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

2010年8月,曾益新北上出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並於2011年4月成為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他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2015年11月任北京醫院院長。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初,時任北京醫院院長的曾益新還曾和莫言、蘇炳添等人一道被李克強總理請進中南海。他作為醫療領域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內容提建議。據新華社報道,曾益新就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加強基層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談了看法。李克強當時說,「推進醫改要把醫療保障和醫療保險結合起來。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增加投入,用於大病保險,這將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就醫用藥負擔。」

2017年2月,曾益新出任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2018年3月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衛健委官網顯示,曾益新分管辦公廳、科技教育司、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保健局,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據了解,國家衛健委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在2018年的機構改革中,將國家衛計委、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牽頭《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職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健委。

反對將病毒溯源作為「甩鍋」工具

去年年初世衛組織國際專家組來華開展病毒溯源相關工作。曾益新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身份介紹了相關情況。他說,中國一直全力支持世衛組織來華研究專家的相關工作,接待他們去了所有想去的地方,見了所有想見的人。中方專家和世衛組織專家最終確定,新冠病毒由實驗室引入是極不可能的,這份聯合報告也受到了全球科學界的高度肯定。

面對美國國家情報部門發布的所謂新冠病毒溯源評估解密報告,曾益新闡明了中方立場。他說,「由美國的情報部門、而不是專業醫學機構來發布溯源調查報告,這本身就很具諷刺意味,是誰在將溯源問題政治化也就一目了然。」

他強調,希望美方能夠意識到病毒才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真正地將新冠病毒溯源作為一個科學問題來對待,中國政府反對將溯源工作政治化,反對將溯源工作作為「甩鍋」的工具。

另外他還提倡全球科學家加強合作,並駁斥了所謂「中國禁止武漢病毒研究所向美國分享樣本」的謠言,他說,「我們和美國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早的,而且頻度也是非常密切的,溝通交流也是多方位的,有衛生部長之間的,有兩國疾控中心主任之間的,有專家教授之間的,我們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保守,也沒有任何遲疑,做到了盡量分享信息,促進兩國和全球的疫情防控。」

來源:上官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