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曾益新明確為正部級,曾和莫言等人被總理請進過中南海

2022年07月02日15:31:23 科學 1517

國家衛健委官網「委領導」一欄顯示,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日前已明確為正部級幹部。

曾和莫言等人被請進中南海

中科院院士曾益新明確為正部級,曾和莫言等人被總理請進過中南海 - 天天要聞

曾益新是中科院院士,腫瘤學專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公開信息顯示,曾益新生於1962年10月,湖南婁底人,研究生學歷,臨床醫學博士。除了中科院院士外,他還是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85年7月,23歲的曾益新從衡陽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5年後從中山醫科大學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曾益新短暫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工作過2年,1992年7月他赴日本研究訪問;1995年又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休斯醫學研究所,做研究助理。

1997年回國後,他歷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

2010年8月,曾益新北上出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並於2011年4月成為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他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2015年11月任北京醫院院長。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初,時任北京醫院院長的曾益新還曾和莫言、蘇炳添等人一道被李克強總理請進中南海。他作為醫療領域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內容提建議。據新華社報道,曾益新就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加強基層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談了看法。李克強當時說,「推進醫改要把醫療保障和醫療保險結合起來。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增加投入,用於大病保險,這將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就醫用藥負擔。」

2017年2月,曾益新出任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2018年3月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衛健委官網顯示,曾益新分管辦公廳、科技教育司、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保健局,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據了解,國家衛健委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在2018年的機構改革中,將國家衛計委、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牽頭《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職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健委。

反對將病毒溯源作為「甩鍋」工具

去年年初世衛組織國際專家組來華開展病毒溯源相關工作。曾益新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身份介紹了相關情況。他說,中國一直全力支持世衛組織來華研究專家的相關工作,接待他們去了所有想去的地方,見了所有想見的人。中方專家和世衛組織專家最終確定,新冠病毒由實驗室引入是極不可能的,這份聯合報告也受到了全球科學界的高度肯定。

面對美國國家情報部門發布的所謂新冠病毒溯源評估解密報告,曾益新闡明了中方立場。他說,「由美國的情報部門、而不是專業醫學機構來發布溯源調查報告,這本身就很具諷刺意味,是誰在將溯源問題政治化也就一目了然。」

他強調,希望美方能夠意識到病毒才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真正地將新冠病毒溯源作為一個科學問題來對待,中國政府反對將溯源工作政治化,反對將溯源工作作為「甩鍋」的工具。

另外他還提倡全球科學家加強合作,並駁斥了所謂「中國禁止武漢病毒研究所向美國分享樣本」的謠言,他說,「我們和美國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早的,而且頻度也是非常密切的,溝通交流也是多方位的,有衛生部長之間的,有兩國疾控中心主任之間的,有專家教授之間的,我們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保守,也沒有任何遲疑,做到了盡量分享信息,促進兩國和全球的疫情防控。」

來源:上官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李德仁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金-全額捐給這所高校 - 天天要聞

李德仁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金-全額捐給這所高校

2023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迎來了中國科技界的巔峰時刻。在這裡,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這一獎項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象徵著國家對科學家們辛勤工作和卓越貢獻的最高認可。今年,這一殊榮由兩位科學巨擘——薛其坤院士和李德仁院士摘得,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傑出成就讓整個科技界為之矚目。地球科學的...
人事時間|最閃亮的星:這些大師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人事時間|最閃亮的星:這些大師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的崇高榮譽。2024年5月13日,李德仁在武漢大學的辦公室里。  本文圖均為 新華社 圖李德仁生於1939年12月,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於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
30張活久未見照:藤壺鑽進了鯊魚眼睛,水蛭大戰蚯蚓黑吃黑 - 天天要聞

30張活久未見照:藤壺鑽進了鯊魚眼睛,水蛭大戰蚯蚓黑吃黑

01、棕櫚鳳頭鸚鵡小時候長得並不好看,尤其是當它們沒毛的時候,來看看這些小傢伙年幼時候的狀態。02、為什麼這隻青蛙會有那麼多腿?這是因為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變異。03、色彩絢麗的兩隻海兔相擁04、這到底是個心理素質多強大的人吶05、那隻老鼠是不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丨名單 - 天天要聞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丨名單

【大河財立方消息】6月24日,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河南省力量鑽石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半導...
國家科技獎出爐,華科大7個項目獲獎 - 天天要聞

國家科技獎出爐,華科大7個項目獲獎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在這次科技界的盛會上,華中科技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有7個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該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徐明厚教授團隊完成的項目「
權威發布|喜報!吉林省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權威發布|喜報!吉林省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據了解,吉林省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計12項,其中主持項目3項,參與項目9項。  其中...
因宇航服冷卻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 - 天天要聞

因宇航服冷卻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

IT之家 6 月 24 日消息,NASA 今日宣布取消了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行走,原因是宇航服冷卻液在艙口泄漏。IT之家從 Space 獲悉,美國宇航員特雷西・考德威爾・戴森(Tracy Caldwell Dyson)和邁克・巴拉特(Mike Barratt)在美國東部時間今天上午 8 點 52 分(北京時間 20 點 52 分)被任務控制中心告知,停止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