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2022年07月02日04:45:02 科學 1332

「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返航,人工智慧技術逐漸成熟,科學家成功研製新冠疫苗……科學突破層出不窮。不過,人們普遍對科學的關注度較低,認為科學十分深奧,距離自己過於遙遠。事實真是如此嗎?

《科學時代: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

《科學時代: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告訴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與科學的發展息息相關。

《科學時代: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是一部科學發展史,並非科學成就的簡單羅列,而是講述了完整的發展歷程,解讀了現代科學的內涵。

科學的發展是連續不斷的。科學概念的構建以及科學發明的誕生並非一步到位,很多科技成就的取得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迭代,為科學實踐提供指導,同時,大量的科學實踐也會不斷積累經驗,為後人的研究奠定基礎。

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始終是有限的,因此處於不斷探索的過程中。

例如,書中提到的宇宙探索就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伽利略、開普勒等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牛頓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為宇宙探索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到了20世紀,愛因斯坦又提出了顛覆性的相對論,帶來了「時空」的概念。此後,大爆炸等宇宙學理論相繼誕生,空間探測器成功發射,人們對宇宙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如果我們只關注重大科學事件的發生,而忽略了它的發展歷程,是無法真正理解現代科學的。碎片化的信息無法展示一門學科的形成與演化,以及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利於我們理解現代科學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係。

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科學通史,它將視線聚焦於科學史上的「高光」年代——20世紀。

17 世紀,艾薩克·牛頓為現代科學奠定了基礎,自此以後,科學的發展從未像20 世紀一樣有過如此重大的進步:人類成功登月、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青黴素等抗生素及核醫學投入臨床使用、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誕生……20世紀的種種科學成就奠定了當今及未來世界的科學基石。

這些科學技術的出現不僅直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並決定了科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因此,了解20世紀的科學是我們理解當下及未來科學的必經之路。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

這張照片記錄的是1969 年7月20 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時的珍貴瞬間,照片中的人物是執行阿波羅11 號任務的航天員巴茲·奧爾德林

全書共分為五章,分別對應太空探索、核能開發、化學應用、生命科學和通信五個主題,展示了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的傑出成果。

在字裡行間,20世紀的科學發展脈絡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能夠了解到20世紀科學的重要突破,也能直觀感受到人類生活的變遷。

例如,廣播、電影、電話、電視和計算機的相繼出現,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驟然縮短,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

早期的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質量達27噸

1901年,義大利工程師古列爾莫·馬可尼在英國進行了史上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無線信號傳送,對無線電做出了突出貢獻。1920年,出現了第一批廣播節目。廣播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隨著電視顯像管的發明,電視成功問世,這是20 世紀最受關注的發明之一。從此,聲音和圖像漸漸走進千家萬戶。

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誕生則為人們帶來了信息交流的新方式,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使信息的傳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983年,人們已在家庭中廣泛使用個人計算機,《時代周刊》封面將其評為「年度機器」。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

《時代周刊》封面(1983 年1月3日刊)

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問題。

20世紀,塑料以其製造成本低、易塑形等特點,逐漸替代了一些資源有限的自然材料,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然而,塑料導致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甚至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

塑料污染形勢嚴峻,海洋生物面臨巨大威脅

如今,科學技術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各類科學產物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社會的發展與科學密不可分。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科學的時代,需要跟上現代科學發展的步伐,這本《科學時代: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恰能幫我們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科學時代: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

01 《時代周刊》特別授權

斯蒂芬·霍金相對論作品完整收錄出版!

《時代周刊》(Time),又稱《時代》,1923年創立於紐約,是美國三大時事性周刊之一,在全球範圍內也擁有廣泛影響力。1999年,《時代周刊》發表了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一篇名為《相對論簡史》的文章,從科學的角度介紹了愛因斯坦對人類知識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

斯蒂芬·霍金,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02 珍貴歷史圖片

重現20世紀真實場景!

《科學時代: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包含大量珍貴的歷史和科學照片,從火箭、探測器、醫療設備、集成電路照片到核能發電原理圖,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的科學成就,同時也指出了塑料污染等人類發展必須要解決的環境問題。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

為了能直觀地呈現複雜的原子結構, 一名研究人員使用了分子模型做演示,攝於1941 年

03 北大專業譯者傾心翻譯、審校

這本書由北京大學專業譯者傾心翻譯,對書中專業知識和專有名詞進行了詳細地核實,同時為了便於理解,對部分知識點進行了解釋。

「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疫苗研製成功……如何讀懂複雜的現代科學? - 天天要聞

《科學時代: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

END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名單來了!成都15個科技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名單來了!成都15個科技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一大批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和標誌性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023年度授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人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2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39項在國家公布的獲獎名單中由在蓉科研團隊、科學家牽...
浙江30項成果獲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頒布 - 天天要聞

浙江30項成果獲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頒布

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浙江共有30項科技成果獲獎。  其中,浙江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5項,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25項。
嫦娥六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到地球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到地球

嫦娥六號探測器即將返回到地球。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月背採樣返回,即將回到地球。這是我國月球科研的一大突破,快來看看這次探索的成果。在北京時間6月2日早晨,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穩穩著陸,它攜帶著月球的秘密禮物准
譜寫新篇章 勇當先行者③丨蘇州吳江:千億新材料產業積厚成勢 - 天天要聞

譜寫新篇章 勇當先行者③丨蘇州吳江:千億新材料產業積厚成勢

恆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一期投產國內單體最大的異質結光伏項目啟動全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落戶吳江……近幾年吳江新材料領域傳來的好消息接連不斷太浦河北,三白盪旁是恆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該基地是江蘇省重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祝賀!李德仁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李德仁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崇高榮譽1939年12月,李德仁出生在江蘇泰縣溱潼鎮(現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11歲時,李德仁考入泰州中學。他辦公室的書櫃里,至今保存著一張當年的成績單,除了體育,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天天要聞

致敬!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今天上午揭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分別授予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李德仁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於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衛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帶領團隊研發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
世界周刊丨最長熱浪 - 天天要聞

世界周刊丨最長熱浪

6月21日,我們中國人迎來24節氣中的夏至。在北半球更多地方,盛夏酷暑的感覺則早已到來。從南亞次大陸到阿拉伯半島,從美國西部到墨西哥灣,「超級熱」已經成為人們的共同感受。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下屬國家環境信息中心預測,2024年有50%的幾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躋身史上5個最熱年份的幾率則高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