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快評|高空飛行中機艙內出現小鳥,它從哪來?

2022年06月30日19:52:02 科學 1749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6月28日下午,東航一架客機正在高空飛行。突然,機艙內出現一隻小鳥,飛來飛去。一名乘客告訴記者,小鳥疑似麻雀,它在機艙內飛了不到5分鐘,就被機組人員抓住。6月30日,東航客服人員回復極目新聞記者稱,此事正在調查,後續將發布情況通報。(據6月30日極目新聞)

極目快評|高空飛行中機艙內出現小鳥,它從哪來? - 天天要聞

高空飛行中的客機機艙內,出現一隻小鳥(圖源:視頻截圖)

飛機客艙內出現麻雀,挺讓人意外的。飛行時,機艙是密閉的空間,麻雀不可能飛進來。如果說是客機地面停靠時,艙門打開,它誤入是有可能的。但是,為什麼麻雀在飛行途中才出現,被發現前它在哪?有網友猜測是人帶上去的,這個可能性不能排除。

客艙出現麻雀,資深機長表示,不會對飛行安全有任何影響。因為駕駛艙有門,它飛不進去,不會干擾駕駛員操作,更不談它會亂飛誤觸按鈕了。如果是飛機與麻雀在飛行中相遇,那才有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

機長的解釋讓網友很放心,變得歡樂起來,都來調侃一下:「做核酸檢測了嗎?」「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哪?」「創造了麻雀界飛行高度、飛行速度、單次飛行距離的三項記錄」「下飛機後舉目無親怎麼辦?」「把機票錢補一下!」

小東西古靈精怪的,乘客能在高空的飛機中與它相遇,算是一個緣分吧!很多愛鳥之人,都希望機組人員沒有傷害它,下飛機後帶到安全的地方放生。麻雀在大多數地方都會很好地生存下去,不管是此次航班的終點站成都,還是經停的合肥,它都能生活得很好。

有個網友說:這隻麻雀到了別的城市,就要異地戀了。看來這個網友是個資深的鳥類愛好者。的確,麻雀是一夫一妻制,在鳥類中還是模範夫妻,一起撫育後代,而且它們似乎總是處在繁殖期,以保證種群的穩定與強大。也就是說,它們的一生,很辛苦,很忙碌。

麻雀長得不好看,就是「長了麻子的雀」,原來的名聲不太好,偷吃稻穀小麥等糧食,再加上是「集群作戰」,讓農民損失慘重、不堪其擾。它曾經有一段時間,還與「蒼蠅、蚊子、老鼠」一起,被列為「四害」,是要消滅的對象。後來有科學家給它們「平反」,因為大多數時候,它們吃的是昆蟲,是保護莊稼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雖小,也是益鳥。目前,麻雀被列入「三有」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它受法律保護,不能隨意捕獵。

也就是說,如果這隻麻雀是誤入機艙,機組人員抓住後,也不能傷害它,應該作放生處理。如果說,它是被乘客帶入機艙的,是當作寵物養或作別的什麼用途,那肯定違反相關規定。

既然這隻麻雀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東航也不妨就此作個說明,告之大家它的後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這門描述微觀粒子行為的物理學分支,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顛覆了人們對物質世界傳統認知的局限。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等現象,以其超越日常經驗的詭異特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這些現象在哲學層面也引發了深遠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聞

明天,人工增雨!

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終於雨要來啦~就在剛剛徐州氣象發布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將於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間擇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具體情況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丨徐州發布、徐州氣象一審丨蘋果二審丨李璇三審丨仝勛監製丨劉礫總監製丨魯曉波「無線睢寧」商務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號)點和擴散一下...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 天天要聞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作者:劉澤排版:點點起點鈉電關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潤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虹潤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獲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 天天要聞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6月20日,武漢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在九一二操場舉行。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前,測繪學院博士畢業生高晟俊獲得了學校專門為其定製的學位服,在校徽下綉上他的武大學號。 高晟俊。圖/武漢大學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訴九派新聞,他今年35歲,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延續科考生活。 他對極地測繪的興趣源於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路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著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