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倒掛犀牛的科學家得了諾貝爾獎?

2021年09月12日16:40:06 科學 1138

「科普」倒掛犀牛的科學家得了諾貝爾獎? - 天天要聞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交通獎

一頭倒掛在直升機上的犀牛。/納米比亞環境部

犀牛的身體倒掛在空中會怎樣?誰解決了孩子的荒唐問題的好奇心與實際實驗的科學家被授予的Ig諾貝爾獎今年。一位分析貓叫聲中包含的信息的研究人員和一位找到了擺脫潛艇蟑螂的方法的退休海軍軍官也獲得了該獎項。

哈佛大學的「紀念 的 不大可能的 研究」上發表9日(當地時間),「當一個研究小組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羅賓·拉德克利夫教授領導的運輸直升機犀牛,卻顛倒,容易姿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分別是?因為他對比較影響的實驗的貢獻,他被授予第31 屆搞笑諾貝爾交通獎。」

搞笑諾貝爾獎是一種「假諾貝爾獎」,在諾貝爾獎公布前一個月公布。他是「真正的(不是不可能不大可能 正版英文單詞的縮寫)。組織者說:「該獎項頒發給了一項讓人們有機會笑然後思考的研究。」 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今年的頒獎典禮在網上舉行,實際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弗朗西斯·阿諾德(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和卡爾·懷曼(2001 年)2007 年物理學獎)和Eric Maskin博士(2007 年經濟學獎)作為演講者參加。

「的 臭鬼」,在搞笑諾貝爾獎的吉祥物。模仿羅丹的《思想者》。/ Ig的 諾貝爾

倒掛的犀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在非洲,棲息地經常被遷移以保護瀕危動物。大型動物如犀牛是通過懸掛在直升機上運輸的。「沒有人研究過倒立的姿勢如何影響動物的心肺功能,」拉德克利夫說。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納米比亞環境、林業和旅遊部的幫助下,麻醉了12隻黑犀牛並將它們掛在起重機上以測量它們的身體變化。實驗表明,與俯卧姿勢相比,犀牛更擅長倒掛。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起重機上吊起一隻麻醉的犀牛並進行實驗。/康奈爾大學

研究人員假設血液流動是原因。犀牛的下半身通常有很多血液,所以氣體交換很好,但上半身缺乏血液。倒掛犀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就像一個人倒立一樣。此外,研究小組補充說,犀牛由於其巨大的重量,通常容易對骨骼和肌肉造成傷害。

拉德克利夫教授說:「當我第一次聽說我將獲得搞笑諾貝爾獎時,我不確定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更多的人應該知道正在為拯救與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動物所做的努力,」他說。

瑞典科學家發現,貓在想吃東西時往往會哭到最後。/朝鮮日報資料庫

請求幫助時停止哭泣的貓

其他獲獎者也進行了超乎想像的飄忽不定的研究。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頒給了瑞典隆德大學的蘇珊·舒爾茨教授。2011 年,他發表了分析貓叫聲中包含的信息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當貓想要食物時,它們往往會在哭聲中結束。另一方面,在去獸醫醫院的那天,由於壓力而降低了哭聲結束的音調。研究人員發現,當30人聆聽貓叫聲的錄音時,大多數人只能從音調中理解其中的含義。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昆蟲獎頒給了美國預備役海軍中校約翰·穆里南。穆里南中校於1971 年宣布,一種名為敵敵畏的殺蟲劑可用於對抗潛艇上的蟑螂,而不是有害的環氧乙烷。物理學獎頒給了一位科學家,他發現了即使在人群中也能防止人們相互碰撞的秘訣。機械獎授予了一位研究人員,他發現了即使人們可以走路而不會撞到他們時也會經常發生碰撞的原因。事故原因是使用手機。

生態學獎頒給了一位分析生活在路上口香糖中的細菌的科學家,和平獎頒給了一位發現鬍鬚可以減少拳頭對面部影響的研究人員。醫學獎頒給了一位聲稱性高潮可以緩解鼻塞並幫助呼吸的研究人員。

化學獎授予一位聲稱能夠通過分析電影院空氣中觀眾的體味來預測正在觀看的電影的暴力和聳人聽聞的科學家。經濟學獎頒給了一位分析政治家肥胖與腐敗之間相關性的研究人員。

韓國也產生了幾位獲獎者。

韓國尚未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但有幾位韓國人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1999年全年gwonhyeokho可隆先生「香套裝,環保的貢獻,開發,2000年文鮮明統一教,浮橋是在1960年36開始,在對1997年全年3600已被選定為共同的婚姻是功德一萬對經濟學獎得主。

另一個1992年來,10月一28日,來到了世界的盡頭,午夜的狂喜(攜舉)yijangrim達明部委誰聲稱部長2011被選為數學行政諾貝爾獎獲得者。近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 Jiwon Han因其對攜帶咖啡杯時咖啡溢出現象的研究獲得了2017 年流體力學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著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著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散式發電、攜帶型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