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三個超級祖先,真的是伏羲、神農和黃帝嗎?

2021年09月08日23:34:03 科學 1784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運用到考古領域,為我們了解古代歷史又新增了一利器。根據相關科研人員對漢族DNA單倍群的分析結果,發現漢族43%的男性都源於歷史上的三個超級祖先,差不多近一半的漢族人口都是這三個人的後代。而且三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為7800年-4100年之間,時間上和三皇五帝傳說年代完全一致,所以不少專家都認為這三個祖先分別是伏羲、神農黃帝

漢族的三個超級祖先,真的是伏羲、神農和黃帝嗎?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三人生活的年代這麼久遠,相關記載都是一些神話,未必可信。其實所謂的神話都有事實的依據,特別是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西方人宗教信仰完全不同,我們先秦流傳下來的神話人物基本上都是先祖相關事迹的神話。華夏民族早期先祖神話色彩最濃重的人物是伏羲和女媧,然而最新的考古發現了伏羲和女媧相關的遺址,已經證明了伏羲和女媧的真實性。相關鏈接。漢族的三個超級祖先,真的是伏羲、神農和黃帝嗎? - 天天要聞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紅山文化遺址集赤峰為中心的遼寧西部河北北部內蒙東部一帶,起源於6000年前,一直延續到5000年前左右。紅山遺址群出土的遺址和文物主要集中在5500年以上的年代,隨後遺迹逐漸減少,到了5000年前紅山人群全部離開了原來的居住點。凌家灘則起源於5500年前,持續到5200年前。時間上很好地銜接,且與2號超級祖先7500年-5500年95%的置信區間一致。所以從整個證據鏈條來說,漢族的2號超級祖先極大概率就是伏羲。

凌家灘遺址在5200年前廢棄,其族群部分遷徙到了長江下游的松澤文化區,部分遷徙到了長江中游的屈家嶺-石家河文化區,也有部分向北遷徙到了山東大汶口文化區。這些族群不但將伏羲、女媧的傳說的影響擴散到各地,也將凌家灘的玉文化傳播到了各地。前往山東的伏羲後裔逐漸融入了東夷,其首領太昊後來成為東夷部落的領袖,並遷都於陳(左傳》:「陳,太皞(昊)之墟)陳地即今天的淮陽,考古挖掘出了4600-4200年面積達100萬平米的古城。當地 始建於春秋時期的太昊陵至今香火鼎盛。遷往湖北屈家嶺-石家河文化區的伏羲後裔為屈家嶺石家河的玉器發展貢獻良多,從屈家嶺-石家河出土的玉器上還是形制還是工藝上都深受凌家灘文化影響。而且現存最古老的與伏羲女媧神話相關的文物,有兩件,一件是長沙戰國時期楚國墓葬出土的楚帛書,一件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尾圖,都出至長江中游。這真的只是巧合嗎?

漢族的三個超級祖先,真的是伏羲、神農和黃帝嗎? - 天天要聞

長沙子彈庫楚國墓葬出土的楚帛書記載了伏羲女媧神話傳說體系

如果說漢族的2號超級祖先是伏羲,那麼1號超級祖先會是誰呢?我認為神農氏的某位領袖可能性最大。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對炎帝和黃帝大戰蚩尤多少都有所了解,往往會認為神農氏就是炎帝,炎帝就是神農氏。其實大多數人都搞錯了概念。氏指的是族群系統,炎帝則是神農氏這一族群領袖的稱呼。與黃帝大戰的炎帝,則是神農氏最後一代稱帝的領袖。

漢族的1號超級祖先具體是神農氏哪一位已經很難考證了,但基本上可以確定他應該和仰韶文化的迅速擴張有關。仰韶文化是指7000年前-5000年前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南部、河北南部一帶的文化遺存,特點是旱作農業和彩陶。大致分布如圖所示。

漢族的三個超級祖先,真的是伏羲、神農和黃帝嗎? - 天天要聞

6000年前的中國

約6000年前左右,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迅速擴張,或許和神農氏對周邊部落的征服和交流不無關係。古籍中關於神農炎帝一脈的時間一致,也與他活動的主要地域相關。而且仰韶文化從6000年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並開始了貧富分化的過程。這又與漢族1號超級祖先7800-5900年95%的置信區間契合。

漢族的3號超級祖先毫無疑問就是黃帝了,估計也不可能有任何人會質疑,畢竟炎黃子孫的稱號早已經深入人心了。史記上關於黃帝的記載很多,而且五帝、夏、商、周的族系都出自黃帝一脈,甚至劉邦也是黃帝後裔。開始我還覺得這不太可能,或許是後世為了體現自己出身高貴而假造族系,但Y染色體是不會說謊的。若非帝王人家,絕嗣的概率是很高的。

有些人喜歡認白人爹,認為早期的華夏文明起源於西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簡直愚蠢可笑。科學角度駁斥中華文明西來說,兼述中西方文明發展差異的根源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 天天要聞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我是通風安全,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一通三防】與【安全管理】乾貨。一、充填設備及工藝材料施工採用的設備主要有氣動隔膜泵、混合器。材料充填工藝如下:按照水灰比(1.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 天天要聞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台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李岩在加工反射鏡。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吉林一號」寬幅衛星總裝現場。 長光衛星供圖「吉林一號」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著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