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2021年09月02日23:34:03 科學 1960

你相信在600萬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遠古文明存在嗎?傳說他們有著比現代人更發達的科技!

大家好,我是女王家の蠢羊,今天我們來聊聊青海發現的600萬年前鐵管之謎。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在中國青海柴達木的一個沒有人生活的地方,卻有工業留下的痕迹。科學家在那裡的一座名叫白公山的山頂上,發現數百根銹跡斑斑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鐵管,至今,科學家也沒搞清楚,這些鐵管來自哪裡。其中一些鐵管深深地插入山中,還有一些躺在附近的鹽湖裡。鹽湖裡的鐵管更多一些,而且大部分都沿著東西走向的湖岸放置。一些較大的鐵管,直徑約有40厘米,它們的尺寸相同,而且看起來好像是在有意擺成一些圖案。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考古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些鐵管出現的時候,人類還正在努力想出如何在不燒到頭髮的情況下把肉烤熟。可想而知,那個階段的人類很難鍛造出這樣的鐵管。那麼這些鐵管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柴達木盆地目前發現的人類活動的文物資料表明,可追溯到三萬年以前。所見的出土文物,遠者為獸骨、石器、陶器或皮革,近者為青銅器、刀劍、衣物等等。雖然也有毛紡織品,但都是工藝簡單,製作粗糙的手工業品。從未有過鐵管之類的現代工業產品。因為柴達木盆地自然條件差,人煙稀少,當地民族也從來沒有成形的工業開發史。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查遍史書,也沒能找到有關此地工業的記載。解放後,國家曾幾次大規模地開發過柴達木,但從未在白公山周圍施過工。據當地人回憶,除了白公山北草灘有流動牧民外,這一帶沒有任何居民定居過。所以可以肯定這裡不可能是古人或現代人的遺址。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而且,這裡的鐵管殘片樣品,曾送到錫鐵山冶煉廠化驗室進行化驗。該化驗室的化驗水平,就是放在全國冶金系統,那都算是非常先進的,自然,成果也是非常可靠的。該化驗室的劉少林工程師精心化驗後的報告,又經過廠長李增榮的核實簽字,化驗認為,鐵管片樣品的成分中氧化鐵的成分佔百分之三十以上,二氧化硅和氧化鈣含量較大,這說明白公山鐵管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據估計,已經有600萬年的歷史。難道說,在刀耕火種的年代之前,地球上真的已經有了冶煉鐵的技術?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說到這兒,蠢羊不得不提一下,以前做過的一期節目,神秘的金字塔,裡邊提到過的遠古文明,這是科學家們的一種猜想,他們認為,這個遠古文明啊,有著和我們現代人一樣的科學技術,甚至比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更加發達,只不過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地球上消失了,就像遠古時期的恐龍,被滅絕了一樣。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有人認為,這些鐵管所在的地方,曾經是一個遠古天文台,或者是地外生命留下的飛船發射地。這種猜測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些鐵管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與火星上的二氧化硅含量非常接近。

並且柴達木盆地地勢高,空氣稀薄,透明度極好,是觀測天體宇宙極為理想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柴達木天文台就在德令哈建立了青海天文站。美國、日本及台灣的天文學專家前來這裡考察,都認為這裡是亞洲最理想的天文觀察點。依據這種觀點分析,白公山一帶,應該是星際交往的最好地方。外星人如果光臨地球,白公山應該是首選地點之一。

青海發現大量600萬年前鐵管之謎,或許是遠古文明留下的遺迹 - 天天要聞

如果這種假設一旦被證實,那將會是地球人對外星人研究的一個重大的突破,更有可能是打開星際往來的鑰匙,它將會把人類認識世界,認識宇宙的知識,向前大大地提高一步!只可惜,到目前為止,這發現的鐵管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沒有人能搞清楚,它到底是怎麼來的。

你覺得這是怎麼回事兒呢?說說你的觀點,咱們評論區里詳細聊!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 天天要聞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5月13日,作為「長三角地區5·12防災減災宣傳周」重量級品牌活動之一,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出席並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上海新時代城市安全與應急...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編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災害無情,但正確的逃生避險方法是我們的有力武器。當災害來臨時,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雲南網推出應急科普專欄,和大家一起學習應急避險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防災避險能力。 突如其來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時間就是生命,自救至關重要發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 天天要聞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胃腸外科暨胃腸手術功能保護研究中心新技術應用沙龍上,一款名為DeepGuide的手術導航系統對外發布。該系統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使胃腸腫瘤手術的系膜完整率從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術應用沙龍現場。甄曉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中新網嘉興5月13日電(記者 王逸飛)13日,在浙江嘉善舉行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這也是長三角首張跨域「生物多樣性圖譜」。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現場。浙江省生態...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 天天要聞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在蘇格蘭斯凱島發現的水下石圈和石器時代工具顯示,約11000年前,人類已踏足如今的蘇格蘭北部。 這一發現表明,史前人類勇敢穿越蘇格蘭北部冰川肆虐、海岸線變幻莫測的險境,向北遷徙的距離遠超此....
探訪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430餘項顛覆性技術項目展「科創雄心」 - 天天要聞

探訪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430餘項顛覆性技術項目展「科創雄心」

極目新聞記者 榮枚「因聚而變,惟創則新」。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這句充滿力量的話語成為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的生動註腳。5月13日,「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路名人湖北行報道團走進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進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展廳中央屹立著一棵「科創之樹」。「勞動者」人形機器人、高產高蛋白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