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治療肺癌腦膜轉移療效如何?

2021年05月07日21:27:07 科學 1670

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發生率多達5%,治療選擇有限,預後不良,那麼免疫治療能否在腦膜轉移治療上發揮作用呢?近日歐洲癌症雜誌報道了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免疫治療後62.5%的腦膜轉移患者神經系統癥狀得到控制,小部分患者長期獲益,總生存期4-5個月,身體狀態較好的患者生存期更長。


3例腦膜轉移患者免疫治療超20個月


研究納入32例確診腦膜轉移後接受免疫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包括了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病例和文獻回顧的病例。


患者中位年齡55歲,37.5%有可靶向治療的基因異常,免疫治療藥物包括納武利尤單抗(O葯,21例),帕博利珠單抗(K葯,9例),阿替利珠單抗(9例)。


結果接受免疫治療後62.5%的腦膜轉移患者神經系統癥狀得到控制。2例患者顱內和顱外腫瘤完全緩解;1例顱內和顱外腫瘤部分緩解;1例顱內腫瘤部分緩解和全身性部分緩解;1例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部分緩解而顱外腫瘤無反應


單葯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2.1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4個月。聯合治療組的中位PFS為3個月,中位OS為5.4個月。


3例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超過20個月,均為葯免疫治療,均在免疫治療前接受過顱腦放療,並將免疫治療作為二線治療,其中2例患者為EGFR/ALK野生型


多因素分析顯示身體狀態較好(ECOG PS評分)與PFS延長相關,單葯治療組和聯合治療組的生存期無顯著差異。


腦膜轉移可考慮免疫治療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腦膜轉移免疫治療回顧性研究結果與先前歐洲的類似研究相似,免疫治療腦轉移的客觀緩解率,無進展生存期與未經篩選的無腦膜轉移患者接受單葯免疫治療相似,緩解率都不高,但少數緩解患者可以有長期獲益。總生存期方面由於後續治療療效較差,免疫治療失敗的腦膜轉移患者生存期不長,因此總生存期不及無腦膜轉移的患者。


目前這些回顧性研究提示免疫治療對腦膜轉移有一定療效,是可以考慮的挽救治療選項,但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獲益人群,此外需要尋找能提高療效的聯合治療方案以及藥物投送方式(如鞘注)擴大獲益人群。


PD-1治療肺癌腦膜轉移療效如何? - 天天要聞


圖為歐洲腦膜轉移免疫治療回顧性研究的患者治療過程,深藍色為免疫治療,歐洲研究提示根據NCCN指南評估腦膜轉移預後較好的患者免疫治療效果更好(圖中綠色的患者)


深知抗癌不易,如果您是肺癌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歡迎加入肺騰病友群,與有相同經驗的患者交流抗癌經驗,互相鼓勵!私信我們「入群」二字,申請加入肺騰病友群,或諮詢臨床入組相關信息。



參考資料:

1.Mei-Mei Zheng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after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reatments

DOI:https://doi.org/10.1016/j.ejca.2021.03.037

2.Lizza E.L. Hendriks et a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ving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DOI:https://doi.org/10.1016/j.ejca.2019.05.019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 天天要聞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5月13日,作為「長三角地區5·12防災減災宣傳周」重量級品牌活動之一,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出席並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上海新時代城市安全與應急...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編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災害無情,但正確的逃生避險方法是我們的有力武器。當災害來臨時,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雲南網推出應急科普專欄,和大家一起學習應急避險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防災避險能力。 突如其來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時間就是生命,自救至關重要發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 天天要聞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胃腸外科暨胃腸手術功能保護研究中心新技術應用沙龍上,一款名為DeepGuide的手術導航系統對外發布。該系統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使胃腸腫瘤手術的系膜完整率從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術應用沙龍現場。甄曉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中新網嘉興5月13日電(記者 王逸飛)13日,在浙江嘉善舉行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這也是長三角首張跨域「生物多樣性圖譜」。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現場。浙江省生態...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 天天要聞

11000年前的冒險,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類北遷傳奇

在蘇格蘭斯凱島發現的水下石圈和石器時代工具顯示,約11000年前,人類已踏足如今的蘇格蘭北部。 這一發現表明,史前人類勇敢穿越蘇格蘭北部冰川肆虐、海岸線變幻莫測的險境,向北遷徙的距離遠超此....
探訪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430餘項顛覆性技術項目展「科創雄心」 - 天天要聞

探訪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430餘項顛覆性技術項目展「科創雄心」

極目新聞記者 榮枚「因聚而變,惟創則新」。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這句充滿力量的話語成為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的生動註腳。5月13日,「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路名人湖北行報道團走進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進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展廳中央屹立著一棵「科創之樹」。「勞動者」人形機器人、高產高蛋白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