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2021年04月20日23:30:09 科學 1156

mRNA 疫苗的火熱不言而喻。


和 mRNA 疫苗一樣,DNA 疫苗也是一種核酸疫苗,此類疫苗僅需要病毒的序列就可以進行研發。在注射疫苗後,人類的細胞就會通過這些片段來產生該病毒的對應部分蛋白,進而激發免疫反應。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各大製藥公司摩拳擦掌。目前,已有 Moderna、輝瑞/BioNTech 的 mRNA 疫苗上市,但並沒有獲批上市的針對人的 DNA 疫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進入臨床的新冠疫苗中,僅有大約 13% 是 DNA 疫苗。


此前,艾棣維欣申報了全球首款新冠 DNA 疫苗進入臨床,該疫苗也是全球首個在中美同時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 DNA 疫苗。就在前段時間,這家公司宣布完成了超 6600 萬美元的交叉輪融資


新冠 DNA 疫苗臨床試驗預計年內完成。」 艾棣維欣生物製藥戰略總監劉曉雁博士告訴生輝。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圖丨艾棣維欣生物製藥戰略總監劉曉雁博士(來源:受訪者提供)


首款新冠 DNA 疫苗或將上市


疫苗在過去百年里不斷發展,包括滅活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等,它們都擁有相同的目標:「模擬」 身體感染病毒,給免疫系統提供 「實彈演習」,當真正的病毒侵襲到來,希望免疫系統做好準備。


一些疫苗製造商用基因工程細胞製造特定的病毒蛋白,以幫助免疫系統對病毒最重要的部分進行識別。核酸疫苗則更進一步,只需要對 DNA 和 mRNA 中選定的病毒蛋白片段進行優化和編碼,指導細胞生產病毒蛋白,誘發免疫反應。


相較於 mRNA 疫苗,DNA 疫苗能夠在常溫下儲存,且 DNA 疫苗通過大腸桿菌發酵生產,表達系統非常的成熟,能夠快速量產,工藝成熟成本低;而 mRNA 疫苗主要通過合成的方式生產,大規模合成難度相對比較大,需要一定時間來實現量產,成本較高。


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解決核酸疫苗的遞送難題。現在,mRNA 疫苗製造公司用脂質納米顆粒將龐大的 mRNA 分子導入細胞,DNA 疫苗生產商 INOVIO 公司通過開發電脈衝儀器將環狀 DNA 片段導入細胞。


新冠發生之際,艾棣維欣就迅速和 INOVIO 達成了合作。艾棣維欣的創始人正是 DNA 疫苗的共同發明人王賓博士,他曾在美國主持過全球第一個 DNA 疫苗的臨床試驗。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雙方本身就有合作的關係,在疫情開始的時候,國內需要開發疫苗的需求非常迫切,由於前期已經有非常多的積累,所以我們決定開發 DNA 疫苗,它不僅速度快,製備簡單,將來如果大量生產成本也低。」 劉曉雁告訴生輝。


憑藉著獨有的 DNA 疫苗技術平台,艾棣維欣先後完成了多輪融資和併購。有業內人士評價艾棣維欣是 「時勢造就的英雄」。


對此,劉曉雁解釋道,「公司受到關注主要是因為技術有應用價值,在新冠之前,大家對於新的疫苗技術認知有限,而艾棣維欣正好有一定的積累,在新發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快速反應,厚積薄發。」


目前,和 INOVIO 合作的新冠疫苗 II 期臨床已經接近尾聲,「在今年第二季度會啟動 III 期試驗,預計今年年內會完成所有臨床試驗。」 劉曉雁說道。


據此前公布的消息,艾棣維欣計劃 2021 年內在中國具備生產 1 億劑疫苗的產能。劉曉雁表示,「我們通過併購的方式來加速產能的儲備,艾棣維欣在去年就收購了蘇州斯澳生物,後者具有大規模生產車間,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專門用於生產 DNA 疫苗,預計第一階段能夠生產 2000 萬劑,第二階段上億劑。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來源:受訪者提供)


至於何時能夠面向大眾,劉曉雁認為,這取決於臨床研究和監管審批進展。「預計下半年能夠面向大眾。


多項研究將獲進展


2005 年,馬西尼羅河病毒 DNA 疫苗在美國註冊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 DNA 疫苗,並在美國成功挽救了上百萬匹馬的生命。隨後,動物疫苗領域多個 DNA 疫苗相繼問世。


但是針對人的 DNA 疫苗始終沒有太大的突破。


對此,劉曉雁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全球並沒有持續性的突發傳染病,新技術沒有用武之地。從新葯開發的角度講,大家會選擇傳統的、比較成熟的技術路線,新技術沒有市場需求;mRNA 新冠疫苗上市之後,大家看到了這種技術的潛力,無論是開發速度還是有效性。DNA 疫苗也是一樣。」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來源:cignacmb.com)


在 WHO 公布的 DNA 疫苗臨床試驗中,有一半需要電轉裝置,不需要的則通過加強劑量來增強免疫反應。「我們的 DNA 新冠疫苗是 2 針,但我們也通過電轉的方式遞送,這樣會讓效率大幅提升。」


儘管在疫苗上市後,仍然需要電轉裝置輔助,但劉曉雁認為這不是問題,「每個接種點僅需要兩台設備足矣,而且儀器的使用非常簡單,接種點的工作人員經過兩小時培訓就可以掌握。」


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就曾表示,艾棣維欣新冠 DNA 疫苗有兩個創新之處:一是在構建 DNA 時,ODN(寡核苷酸)的設計使 DNA 疫苗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效果都很好;二是因為電轉裝置的應用,提升了 DNA 在人體的遞送效率。


目前,艾棣維欣擁有上百人的團隊,其中包括 40 多人的研發團隊,在研產品還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疫苗、乙肝治療性疫苗等。


專訪 | 全球首款新冠DNA疫苗有望年內上市,RSV疫苗將進臨床II期 - 天天要聞

(來源:受訪者提供)


呼吸道合胞病毒會引發肺炎和支氣管炎,在老人和兒童中很常見。在新冠發生之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整個醫療領域最受關注的疫苗品種,如果產品上市,市場年銷售額大概有 50 億美元。但之前使用傳統疫苗開發的嘗試都失敗了。


最近十年,大家研究清楚了原因:疫苗打進人體後,引起了過強的 T 細胞免疫反應,造成了炎症。如何在誘導抗體的同時避免過強的免疫反應?這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們通過新型佐劑誘導調節性 T 細胞,控制 T 細胞過強的炎症反應,並開發了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已經在澳大利亞完成了臨床 I 期,今年第二季度也會啟動臨床 II 期。」 劉曉雁講道。


艾棣維欣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公司。


據劉曉雁透露,乙肝治療性疫苗也涉及到重組蛋白和新型佐劑系統,目前在臨床前研發階段,已經通過研究者發起的概念驗證臨床研究獲得了比較積極的人體數據,「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申請 IND。


「未來,在推進管線進展之餘,我們會利用重組蛋白與新佐劑和 DNA 疫苗等前沿技術,開發其他預防性以及治療性疫苗,同時,也會推進產能方面的建設。」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天天要聞

《科學》警示:1歲前接觸抗生素,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5年3月7日,發表於知名期刊《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探討了生命早期微生物對胰島β細胞發育及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嬰兒期關鍵發育階段接觸抗生素(納入本項研究的小鼠相當於人類嬰兒 7 至 12 個月),會抑制胰島β細胞的生長,進而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 天天要聞

科普|結石「家族」大揭秘

澎湃新聞記者 蔣立冬 AI創意在人體這個精密的生命系統中,某些器官正在悄悄上演著「水晶奇觀」。當尿液中的礦物質濃度超過臨界值,那些原本溶解的微小粒子就會像冬季窗欞上的冰花般結晶成形。這些形態各異的結石不僅是人體代謝失衡的警示燈,更是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讓我們走近這些特殊的「地質構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 天天要聞

從太空上扔下一張紙,會完好無損地飄落到地面嗎?

假設我們從空間站(約 400 公里高度)釋放一張紙,它的初始運動狀態就與空間站同步。空間站以約 27600 公里 / 小時的速度繞地球飛行,這意味著紙張一開始也會具有這樣的高速。在這樣的速度下,紙張並不會立即朝著地球下落,而是會在軌道上運行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 天天要聞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

「人民科學家」趙忠賢圖為趙忠賢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懸浮現象(2017年1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趙忠賢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潛心致研,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國際前列作出突出貢獻,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 趙忠賢,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
中國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磚機問世,月球建房不是夢? - 天天要聞

中國探月新突破!世界首台月壤打磚機問世,月球建房不是夢?

厲害了我的國,簡直是太神奇了。我國已經研製世界第一台月球打磚機,它可以把太陽能聚集起來工作,產生一千四到一千五百攝氏度的高溫,把土壤融融,這樣就就地取材,通過3D列印技術將土壤列印成不同規格的土壤磚。這樣就不需要帶水泥去月球了,完全就是就地
我眼中的鄭強教授 - 天天要聞

我眼中的鄭強教授

鄭強教授是著名的網紅,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我覺得他的一些立場和觀點,並無大的問題,多數我都非常贊同。但是,我對鄭強的行事風格,是不敢苟同的。他講的那些大道理,似乎並不是他的發明創造,而是一些大路邊上的極其簡單的道理。可以說每一個擔任領導的人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 天天要聞

《簡牘探中華》獨家公開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

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工藝繁複的精美漆器、內容豐富的簡帛文獻……20世紀70年代以來,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數以萬計的文物,全方位展示了西漢時期經濟、藝術、醫學等方面的輝煌成就,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它們的主人是誰?將為我們訴說怎樣的歷史故事?4月6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化節目《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