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第十五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智慧+健康中國與疫情防控」分論壇在兩江新區舉行。受邀嘉賓分享了各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及與衛生健康事業融合應用的典型案例,為「健康中國」戰略建言獻策。

圍繞空間信息技術在智慧防控領域的應用,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研究員庄大方作了報告。「面對此次疫情『大考』,以空間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AI、5G等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極大程度提高了防疫工作現代化水平。」他認為,未來智慧防控將通過建立全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搭建精細網格化智慧社區,推進疫苗跟蹤檢測體系進一步完善。
太空技術和健康有什麼關聯?浙江大學教授吳息鳳認為,太空醫學對人類癌症發病機制、預防和開發新的治療有很大的啟示,將有效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或將開啟下一個癌症治療的新篇章。
「不同的物質有著不一樣的波譜,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太赫茲電磁波段具有頻譜資源豐富、穿透性強等特點。」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朱亦鳴對太赫茲波譜技術和技術應用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表示,太赫茲波譜檢測具有快速、精準、無損的特點。未來還將把這一技術運用到新冠病毒檢測中。

重慶郵電大學教授龐宇針對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集中隔離解決方案進行介紹。他表示,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做好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工作,可以實現疫情預警和有效防護,提高一線醫務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煥喜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養生智慧,並從現代信息科學中的哲學領域進行探討。他認為,要拓展人生視野,提高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
疫情發生以來,兩江新區利用大數據手段,做好新區疫情精準防控工作。上線智能化防疫排查管控系統,效率提升50%以上;開通語音排查專線,日均撥打量20萬次;構建兩江防疫雲圖,實現疫情精準指揮研判。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實習生 李家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