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2021年03月16日16:42:02 科學 1538

能源,能量的源泉!

由於質量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所以能量是萬物存在的根本;由於能量會從高溫物體自發的轉移到低溫物體,所以能量的轉移是萬物運轉的原始驅動力,沒有了能量整個宇宙將不復存在。

如果宇宙中的事物沒有了能量之間的差異,那能量也將不再轉移,這樣的宇宙都將是一片死寂。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所以能量非常重要,對於人類社會也同樣如此,工廠里設備的運轉、家裡的用電設備、路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手裡的手機、就連我們人體每天都在消耗能量;

如果沒有了能量,人類也將無法存在;如果我們無法獲得更高的能量,將它轉化為另外一種形式,那麼人類社會也將無法運轉,停滯不前。

因此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就需要獲得能量,找到可行的、清潔的、產出更高的能量源泉,那麼當今人類的能源是什麼?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毫無疑問,是地球經過了億萬年,無數生物死亡後儲存在地下的化石燃料。這是自然界最低等的能源,不僅能量產出效率低,而且污染大,且不持久。

長此以往人類的發展肯定是會受到資源枯竭、環境污染、能量效率低的限制。

人類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為了擺脫低級能源,我們很早就在研究可行的、清潔的、甚至是免費的能源。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這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發電機、可控核聚變等等,當然還有各種形式的永動機、冷融合技術、水氫發動機、水制油、甚至是反重力推進器等等。

很明顯前面的是主流科學,但後面的技術就有點提不到提不到籃子了。它們最終都被歸類為了偽科學。

但是長久以來,各路科學家、有志之士在偽科學的研究中前赴後繼,即使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甚至還在民間形成了這樣一種陰謀論:自由能抑制陰謀論。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主要說的就是,科學家其實已經找到了自由能源,可以讓人類免費或者低成本的使用能源,但是卻受到了特殊利益集團的限制;

害怕這些免費的能源形式真的被開發出來或者被大範圍地推廣,造成他們的利益受損,例如冷融合技術(其實是冷核聚變)的應用會讓煤炭失去用武之地;

水氫發動機的應有會讓化石燃料行業(石油)失去巨大的市場,所以這些財團在背後禁止科學家研究這些技術。

真的是這樣的嗎?

先簡單說下永動機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話題,從13世紀就有人做這樣的夢,但是隨後的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就完全否定了各種形式的永動機。

不管是你想製造一個不依靠任何外界能量輸入,就可以運轉並且向外做功的機器,還是你想製造一個從單一熱源不斷地吸取能量,並且向外做功,卻不產生任何影響的機器,這些都是不能實現的。

雖然很多人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但是還有人在堅持著永動機這個夢,這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在網上還充斥著大量有關永動機的視頻。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不過他們的永動機看似永動,其實都跟變魔術一樣做了手腳。現在在科學界已經沒人研究這個東西了,如果還有科學家在糾結這個問題,就會被當成笑話。

所以永動機在科學界已經被徹底否認。

但科學家依舊沒有放棄尋找低價、免費的能源。

可在尋找自由能源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跟永動機同樣的事情,甚至是科學欺詐。

例如冷融合技術。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當人類在上世紀50年代知道了太陽工作的原理以後,就夢想著人為控制核聚變反應,但是我們知道太陽能夠進行核聚變是因為其核心的密度非常高,溫度至少在1500萬攝氏度;

這樣的高溫高壓才使得原子中的原子核與電子分離,形成了等離子體海,且可以讓帶正電的原子核克服他們之間的庫侖力,再加上量子隧穿的效應就融合在了一起。

當4個質子融合成一個氦核的時候,由於強力使得四個質子的結構變得更加的緊湊,所有氦核就比四個質子的質量輕了7%,損失的質量就轉化成了能量。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而且核聚變的最終產物完全沒有污染,且原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人類的理想自由能源。

但是人類在地球上想要實現核聚變,想要模仿太陽的工作方式,就需要實現給反應材料輸入大量的能量,由於密度很難達到要求,所有人類要想實現熱核聚變,溫度必須達到上億攝氏度。

目前人類的熱核聚變技術已經初步實現了聚變反應,但是依舊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也就是我們輸入的能量總是大於輸出的能量,熱核反應堆無法自持。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人類甚至熱核聚變的困難,因此從上世紀開始就有人考慮,能不能在低溫下,也就是溫度在數百攝氏度、或者常溫下實現核聚變呢,這就是所謂冷核聚變。

先不要說異想天開,其實冷核聚變在科學上是可行的,符合物理定律,但能不能實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起初最早提出的冷核聚變為:介子催化聚變。這裡的介子指的是μ介子,它和電子一樣都屬於輕子,帶負電荷,但是μ介子的質量確實電子的2.7倍,而且μ介子的壽命非常短,只有2.2微秒,就會衰變為電子和中微子。

μ介子一般產生於高能宇宙射線轟擊地球大氣的過程。

如果我們把μ介子注入到核反應材料氘和氚的混合物時,就會發生神奇的事,μ介子會取代電子與原子核結合,形成原子。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由於μ介子的質量很大,它所形成的原子非常緊湊,比常規下的氘原子和氚原子緊湊200倍,這樣原子核就可以在常溫下靠的很近,由於量子隧穿的作用,原子核就會融合在一起。

一個μ介子可以催化大約100次這樣聚變反應。這個過程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有個問題,這個反應不會自持,也無法達到盈虧平衡點。

一個介子可以催化100次反應,就會停止,原因是當融合到氦3的時候,介子就會與氦3結合,不再參與反應,這就是所謂的「α-粘著問題」。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並且在一個介子催化的作用下,這個過程只會釋放1.7 GeV的能量,但是要人為產生一個介子需要10 GeV的能量。

這種能量差異導致介子催化聚變雖然理論上確實可以進行,但是無法實現應用。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可就是1989年,一個科學團隊聲稱他們在常溫下依靠簡單的電化學過程實現了冷聚變。消息一出,震驚了科學界。

也引起很多人的懷疑,因為他們使用的原理並非是介子催化,而是利用鈀棒和鉑棒,將它們插進水裡,所使用的水其中的氫原子是氘。

然後給鈀棒和鉑棒通電,這是水就會被分解成氧氣和氘,氘會大量的聚集在鈀棒上,在鈀的催化下實現氘聚變。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但他們的實驗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也是科學上的一個禁忌,就是他們的實驗不可複製。沒有一個其他科學團隊能夠重複出來,所以這次的冷融合就成為了一次欺詐。

現在的科學界基本上沒人願意在公開談論冷融合的想法了,因為這樣會讓自己被同行嘲笑、孤立,甚至有損自己的聲譽。

但依舊有人相信冷聚變可以實現,還在默默地做著實驗。

當然也有很多的人相信,上世紀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冷聚變的技術,但受到的打壓,保護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保護他們的利益。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除了冷聚變技術,還有水氫發動機。說白了就是加水就能跑的汽車,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技術也實現了,但受到了抑制。

相信大家還記得2019年南陽水氫汽車騙局,直接往汽車裡加水,水經過催化劑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然後燃燒發電,在供汽車電機運轉,車就跑起來了。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水到氫的轉換裝置了,青年汽車宣傳的是他們利用鋁粉最為催化劑和水反應獲得氫氣。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沒錯鋁在高溫下確實會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氣,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如何保證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氫氣供應,如何保證產生的氫氣可以安全的保存起來?

所以這就是一個騙局,邊制氫邊驅動設備運轉,是無法實現的,還不如先在工廠里製備氫氣,再直接往汽車裡加液態氫更加實在,可行。

但是目前人們製備氫氣的成本是汽油的6倍,所以還不如燒油呢。

科學家早就找到了免費能源,卻被禁止研究和使用?真有這種事嗎? - 天天要聞

如果未來人們真的找到了能夠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在水裡提取氫氣和氧氣,那就相當於找到了永動機,畢竟水資源太豐富了,隨便造。而且燒完以後還是純凈水,循環使用。

所以自由能源抑制都是陰謀論,如果人類真的掌握了某種免費能源,絕不會藏著掖著,大不了人家財閥轉型升級,人家還是掌握著話語權;

例如人類實現了冷聚變或者熱核聚變,那還得是人家製造生產設備,開發原料,建廠發電。難道我們普通民眾還在家能實現核聚變不成。

所以沒人抑制自由能源,人類巴不得現在就是找到永動機,明天就推廣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著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著像土裡的稀罕物,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團隊:從實驗室到應用轉化,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理論與實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廣泛的燃料適應性使其在能源領域具備了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分散式發電、攜帶型能源裝置和大型電力系統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平板式SOFC電池堆重複單元(CRU)及千瓦級電堆實物圖▲ 2011~2020 年全球SO...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 天天要聞

顛覆醫學!AI幫助無精男喜當爹,800萬掃描找出3個生命火種

專註AIGC領域的專業社區,關注微軟&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和應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場研究和AIGC開發者生態,歡迎關注!全球著名媒體CNN消息,一對國外夫婦飽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無精症,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而這是導致男性不育的罕見病症之一。在傳統檢查中,即使...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 天天要聞

罕見!今年三伏天近10年來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 天天要聞

國科大畢業生探訪懷柔「一城兩都」

7月5日一早,雨過天晴。懷柔科學城新質生產力創造中心門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帶著家人走下大巴車,準備進展廳「探秘」——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走進「一城兩都」活動的首站。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手記:從「離科學最近的地方」揚帆報國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禎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運動場座無虛席,熱烈的氛圍比驕陽更勝。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這裡舉行。萬餘名畢業生即將從這個被稱作「離科學最近的地方」啟程,奔赴各自的科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