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2021年02月28日06:24:03 科學 1882


筆者:扶蘇


在很多人看來,宇航員們在經歷了漫長的飛行過程以後,成功返回地球仍需要隔離,這並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因為宇航員的各項生命體征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受到太空環境的影響,宇航員的身體也面臨一定的風險。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而在科學家們看來,對宇航員進行隔離檢查也是為了保護地面人員的安全。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出現了月球瘟疫恐慌,這一現象持續到今天,並且推動了相關研究的發展。


宇航員返回地球後需隔離


對人們來說,過去的2020年,全世界都處於停滯狀態。由於新冠疫情的侵襲,我們不得不居家隔離,這是減少病毒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面對「太空旅行」回來的宇航員,隔離其實是一種常態化情況,尤其是在人類對太空環境並沒有進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人們曾經一度懷疑宇航員可能會攜帶來自太空的變異細菌。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實際上,已經有研究能夠證明,一部分生命力頑強的微生物能夠在月球表面存活。雖然最初的科學家們都認為這顆天然衛星表面很有可能隱藏其他生命,但是如今半個多世紀已經過去,人類的「檢疫行動」並沒有結束。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曾經有科學家警告人類,貿然進行太空探索有可能對我們自身造成威脅,來自太空的微生物就是其中之一。由於人類目前還沒有完備的方案去解決相關問題,面對回歸的宇航員們,也只能用最原始的隔離法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微生物引發月球瘟疫恐慌


人類與病毒之間的糾纏由來已久,隨著我們交通工具的不斷改變,全世界連接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後,疾病全球化的趨勢也更加明顯。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我們很難接受人類未來還將面臨更大考驗的事實。不過在科學家們看來,以後傳染性疾病暴發的範圍可能會擴大到整個星系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月球瘟疫恐慌還將演變為太陽瘟疫恐慌。人類對微生物的了解遠不止於此,加上我們即將實施移民火星的計劃,一切都會變得更加複雜。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從最初人們擔心宇航員攜帶月球病毒開始,到如今我們面臨新的隱患,隔離不僅從生理角度發揮了作用,還給人們一定的心理安慰。


洒水的月壤中種子生長異常


最令人震驚的是,在對珍貴的月壤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洒水的月壤中放置的植物種子不但發芽更快,還生
長的異常茂密,在當時還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然而科學家解釋道,這並不意味著月球更有利於病毒繁衍,反而是月壤中的營養元素從未接觸過水,才更加容易引發化學反應。至於月球表面是否存在致命的微生物,這實在是一個大工程,或許人類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找到答案。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總之,人類對微生物的了解和控制能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少,這也是如今我們仍然堅持隔離防護的原因之一。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科學家們未來除了對月球進行全面的探索之外,或許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類地行星方面,否則一旦實施登陸計劃,將會產生更多的隱患。


月壤中的種子生長異常,引發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員返回後被隔離 - 天天要聞

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人類目前還是只邁出了一小步,面對更加複雜的問題,我們要努力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從而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聞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電子元器件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壽命直接關係到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許多因素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實際使用壽命。那麼哪些因素會容易影響到其壽命呢?一 過載與過壓當電子元器件所承受的電壓或電流超過其額定範圍時,容易造成內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 天天要聞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據新華社客戶端消息 連日來,在蔚藍色的南海北部,我國科研人員在「向陽紅10」號科考船上,成功開展了多種類型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科考試驗。由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科普機構開展的「深藍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風吹浪打中,實況檢測了各種無人科考設備的「i3」性能——創新...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 天天要聞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東方紅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個科考航次實現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船結束「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 天天要聞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圖為在鹽池灣濕地生態監測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卵孵化。(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10日電(呼和巴爾斯 朱倩)近日,鹽池灣保護站工作人員在濕地生態監測中,再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