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常州女孩小穎(化名)做夢想不到,從出生那天起,她的身體內埋下了引發癱瘓的「地雷」。農曆新年到來的前幾天,她突然感到腳下「發飄」,下肢發麻。 經過當地醫院檢查後轉至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外科。 牛年大年初三,鼓樓醫院醫護團隊為她進行了長達11個小時的緊急手術,這顆「地雷 」被安全摘除了。

影像片顯示,手術前小穎的畸形血管團成麻
「看這張片子,手術前靠近脊髓的這段血管亂成了一團麻,這個孩子患有先天的 脊髓血管嚴重畸形。」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杭春華和團隊每年碰到20多例稀奇古怪的血管畸形,有些長在患者的顱內,有些靠近 脊髓,不及時處理後果都非常嚴重。
小穎2月7日轉入鼓樓醫院。經過詳細檢查,醫生髮現,本該細細長長粗不過一根鐵絲的脊髓血管,在小穎體內亂成一團麻。這一團血管壓迫到了脊髓神經,不及時處理,小穎很可能要癱瘓。「我們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從出現癥狀到癱瘓不過24小時。發病越急,後期恢復就越困難。」杭春華主任清楚,小穎的手術越快動越好。小穎的手術聽起來容易,醫生儘快把她體內的這團畸形血管摘除掉。實則,風險巨大。一來,這團血管位置「刁准」,稍有不慎會傷到嬌嫩的脊髓。再有,整段畸形血管長約10厘米,直徑3、4毫米的血管有4根,有一根處理不當後果就是「噴涌如注」。「多年前,我們碰到這樣的病例往往束手無策,現在有了複合手術室,讓醫生有能力解決這類複雜手術。」
大年初三早上8點,杭春華主任帶領醫護團隊共10名成員進入手術室。團隊分為介入和手術兩個組,兩組成員協同「作戰」,左右開弓。介入組醫護人員首先登場,通過微創手術,醫生向畸形血管里注射了特製的膠水,將最粗的幾根血管拴掉,堵住出血口。

較粗的幾段血管被膠水栓住
緊接著,神經科醫生登場了,沿著脊髓,小心翼翼地切除畸形血管。11個小時後,經雜交手術室核磁共振檢查,畸形血管被成功一鍋端。整台手術出血量不足1000毫升。目前小穎恢復良好,已經開始接受康復訓練。
杭春華主任介紹,「地雷」被安全摘除,小穎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就能恢復正常。

大年初七,小穎恢復良好,杭春華主任為她檢查
記者了解到,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種少見病,主要與先天發育有關,致殘率較高,給患者及其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如能得到早期診斷、手術和綜合治療,許多病人都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專家提醒說,如果孩子出現走路不協調、腰背刺痛、肢體無力、發麻、大小便困難等疑似癥狀,應儘快到醫院通過磁共振檢查予以排除。
鏈接:
春節忙碌的白衣天使
在闔家團圓的春節,鼓樓醫院醫護團隊堅守崗位,為了診治患者接力努力著。
鼓樓醫院心血管內科春節期間共完成手術14台,擇期手術6台,急診手術8台。大年三十,鼓樓醫院急診收治一名50歲男性下壁心梗患者,急診手術中發生心跳呼吸驟停,徐標主任立刻帶領康莉娜、魏璇趕到導管室,十餘名醫務人員先後從家中趕往醫院參加搶救,心胸外科也幫助ECMO的安放。
心胸外科年三十到初六共收治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19人,急診手術患者10人。科室每天平均25名醫護人員在崗,同時學科每天均有10人組成的急診手術班,時刻備戰急診手術。
血管外科春節期間一共完成11台急診手術,主要集中在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動脈栓塞、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等疾病。
神經內科春節期間醫護人員近200人次在崗,急診綠道啟動15人次,溶栓5人次,年二十九、年三十連續兩天為腦梗患者急診介入取栓。
通訊員 王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