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髮水該怎麼選?頭髮到底多久洗一次好?這篇文章都說清楚了→

最近,氣溫飆升、紫外線增強,你的頭髮是不是開始瘋狂「鬧脾氣」?出油快、掉發多、發尾分叉……別慌!老祖宗藏在藥箱里的養發智慧,搭配現代科學洗護法,能讓頭髮「乖乖聽話」!

夏天,陽氣漸盛,萬物繁茂,正是養發護髮的黃金期。中醫認為,頭髮的健康與肝、腎、脾胃功能密切相關。此時順應自然規律,結合中藥調理,不僅能改善脫髮、白髮等問題,還能讓頭髮更烏黑強韌。

如何正確養發護髮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藥師為您解密科學養發。

1

科學養發黃金法則:

順應自然節律

頭髮的生長與氣血密切相關。氣血充足,頭髮才能得到充分滋養,變得烏黑亮麗、堅韌強韌;若氣血虧虛,頭髮就會失去養分,變得乾枯、易斷、脫落。同時,腎主藏精,其華在發,腎精充足也對頭髮健康起著關鍵作用。

(1)體質分型,定製養護

脫髮與發質問題需基於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原則分型施治。針對氣血不足、濕熱內蘊、肝腎陰虛、血瘀阻滯等常見證型,強調內外兼調:內以經典方劑調和氣血、清利濕熱、滋養肝腎或活血通絡,外則結合艾灸、葯浴、刮痧等療法以疏經通竅,輔以食療及生活方式干預,形成多層次干預體系。

(2)身心共養,內外兼修

頭療養生:每天早晚用指腹按摩頭皮,從前額髮際線開始,順著頭皮向後輕輕按壓,力度適中,每次按摩5-10分鐘,能刺激頭部經絡和穴位,如百會穴、神庭穴、太陽穴等,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頭皮的新陳代謝。

中藥外洗:側柏葉涼血止血、生髮烏髮,能有效改善頭皮血液循環;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有助於清潔頭皮、減少油脂分泌;苦丁茶清熱解毒,可消炎止癢。定期用側柏葉、桑葉、苦丁茶等中藥材煮水洗頭,堅持使用可增強發質、減少脫髮。

飲食調理:黑芝麻富含油脂與蛋白質,補肝腎益精血,每日少量食用可烏髮亮澤;核桃補腎潤腸,為頭髮健康生長提供營養;菠菜含鐵及維生素,可補氣血增光澤,適量攝入這些食物有助於改善發質。

運動昇陽:夜卧早起,舒展形體,可通過晨起散步、八段錦等輕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輸送營養至發梢。

情志調節:忌思慮惱怒,保持心情舒暢,以使氣機舒暢,氣血條達。

注意:具體用藥事宜應諮詢專業醫師,切勿自行盲目使用。

2

中藥洗髮水選擇

對症下「葯」,精準護髮

市面上含中藥成分的洗髮水琳琅滿目,但需根據「發質與體質」選擇,避免盲目跟風。

1.油性發質/脂溢性脫髮

推薦成分:皂角、側柏葉、苦參——清熱燥濕、控油止癢。

2.乾性發質/白髮

推薦成分:人蔘、制首烏、黑芝麻——補益精血,滋養髮根。

3.敏感頭皮

推薦成分:氨基酸表活、無硅油配方,減少刺激(如無皂基的溫和洗髮水)。

注意:選擇正規品牌,警惕中藥提純不達標的產品。

3

科學洗頭法:

細節決定發質

錯誤的洗頭方式可能加重脫髮,中醫建議遵循以下原則:

(1)水溫與時間

水溫40℃:過冷易致寒濕侵襲,過熱耗傷氣血,40℃溫水能清潔污垢且不刺激頭皮。

最佳時段:白天或晚上9點前,避免濕發入睡導致毛鱗片受損。

(2)手法與姿勢

指腹按摩:用指腹輕柔按壓頭皮,忌用指甲抓撓(易引發感染)。

直立沖洗:避免長時間低頭洗頭,以防腦供血不足。

(3)頻率與護髮素

油性發質:隔天1次;乾性發質:每周2-3次,避免過度清潔。

護髮素使用:僅塗抹發梢,避免接觸頭皮(防堵塞毛囊)。

脫髮檢測技巧:用拇指食指捏住50根頭髮輕拉,脫落超過6根需警惕病理性脫髮。

科學養發的本質是重建「肝血充盈-毛囊健康-代謝平衡」的生態閉環。疏肝養血是根本,科學護理是手段,營養與作息是保障。智慧的美從來不是對抗自然規律,而是與生命節律共舞的藝術,讓我們順應自然規律,藉助中醫中藥的智慧,從內而外進行調理,讓頭髮煥發新生!

轉自: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綜編:李桐 楊曼妮)

合作醫生: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聶金娥 王少芸 曲遠均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