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我媽最近總用薄荷泡水,說夏天喝這個人清爽、胃也舒服,她以前都不信這些,怎麼突然堅持喝起來了?」
這句話出自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兒,她的母親向來生活保守,也不太迷信養生偏方,可近幾個月,她明顯多了個固定習慣——每天起床先泡一壺薄荷水,飯前飯後都要喝幾口,不喝還覺得嘴巴發乾。
薄荷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草本植物,很多人把它當作調味葉或香氣添加劑,很少有人真正意識到它在生理系統調節中的深層作用。
尤其在夏天,人體代謝狀態處於一個過度激活又易失衡的階段,薄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它不像藥物那樣立刻見效,而是在慢慢影響消化、體溫調節、黏膜狀態這些基礎功能。
如果持續使用三四個月,一些微妙的變化就會浮現,而這些變化不是靠刺激帶來的,是靠節律性調節慢慢積累的。
薄荷這類植物,本身就帶有明顯的揮發性成分,最主要的是薄荷腦(Menthol),這個成分在體內能刺激冷感受體(TRPM8),讓人產生清涼的感覺,但它不只是「感覺上的降溫」。
冷感受體一旦被激活,會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包括擴張表層血管、增加散熱效率、影響下丘腦對體溫調節的中樞調控。
研究顯示,連續攝入薄荷提取物8~12周後,人體在高溫環境下的核心體溫上升速度明顯下降,出汗反應更迅速,體溫維持能力增強,也就是說,薄荷不是降溫葯,而是調節體溫反應的「節律工具」。
到了炎熱天氣,人體為了散熱會調動更多循環系統資源去支持皮膚表面,這時候中樞內髒的灌注率下降,胃腸道的供血量會被壓縮。
而消化系統一旦灌注不足,就會開始表現出蠕動變慢、食慾下降、消化液分泌減少等現象,這類現象在高溫濕熱地區更為明顯。
而薄荷所含揮髮油成分可以刺激唾液腺和胃黏膜的神經末梢,促進唾液和胃酸分泌,從而提升進食慾望和初級消化效率。
更關鍵的是薄荷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橙皮素、槲皮素等,對胃腸黏膜有穩定作用,能增加黏膜細胞的黏多糖合成速率,提升其對酸性環境的耐受性。
雖然人體效應不會完全等同,但這類趨勢值得重視,如果每天薄荷泡水攝入的是干葉、含揮髮油高的部位,它的作用不會弱。
除了消化系統的直接幫助,薄荷泡水對慢性咽喉狀態也有穩定作用,這點常被忽視,因為很多人以為清涼感只是暫時麻痹,其實薄荷的抗菌抗炎機制非常明確。
研究表明,薄荷腦可以抑制某些鏈球菌、葡萄球菌在咽部上皮的黏附能力,還能降低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在局部組織的表達。
尤其在咽部微創傷後,薄荷水可以降低黏膜再炎症反應的發生頻率,減少慢性咽喉腫脹、異物感等現象。
很多慢性咽炎的人,病因並不是病原體,而是咽部黏膜反覆刺激後的神經高敏狀態,薄荷通過刺激冷感受體可以「打斷」這一持續性神經反射弧,讓咽部進入一種低反應狀態,緩解不適感。
與其說薄荷能「治咽炎」,不如說它改變了咽部的神經反應閾值,使人對輕微刺激不再過度敏感,這也是許多「喉嚨老不舒服」的人喝薄荷水後感覺明顯改善的根源。
這些變化是漸進的,不是一次兩次能看到的效果,特別是在飲用周期超過四周,甚至延續到三四個月後,這些清涼草本在體內的調節機制才會真正穩定下來。
短期的清涼感只是表面反應,真正的代謝節律和神經調控改變,依賴的是日積月累的持續刺激。
有趣的是,長期飲用薄荷水還能影響人的情緒波動,薄荷腦在進入血腦屏障後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多巴胺路徑,輕微增強神經傳導效率,有助於舒緩神經系統的疲勞狀態。
雖然不是抗抑鬱藥物,但長期攝入後,人們的焦慮水平、生理壓力反應會出現一定程度下降,雖然不是主要用途,卻足夠說明它並不只是「涼快」的作用那麼簡單。
並不是所有薄荷品種都適合用來泡水,市面上常見的觀賞型薄荷,如花園薄荷、彩葉薄荷,往往揮髮油含量不高,甚至某些雜交種可能含有潛在刺激性強的成分,反而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適合飲用的主要是留蘭香薄荷、胡椒薄荷這類可食用藥用型種植種。而且干葉的有效成分濃度更穩定,不易受溫度影響,水溫也別太高,85度左右沖泡可避免揮發成分被破壞。
如果薄荷泡水的作用是通過冷感受體、神經調節和局部抗炎實現的,那是不是其他帶有清涼感的天然植物,比如桉葉、檸檬草,也能起到類似作用?
答案是要區分對待,檸檬草主要富含檸檬醛、香葉醇等揮發成分,具有一定抗菌作用,但對冷感受體的刺激不明顯,它更偏向於提升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
桉葉雖然含有桉葉醇,也有一定清涼感,但其刺激性比薄荷腦強,對咽部神經的舒緩作用遠不如薄荷穩定,尤其對有咽喉黏膜受損的人群來說,桉葉反而可能誘發刺激性反應。
可見,植物飲品雖多,但結構決定功能,薄荷的調節效果目前仍然是植物性飲品中,最適合高溫、消化波動、咽喉敏感三類問題的複合型選擇。
使用替代植物時,應重點評估其成分刺激強度、穩定性和作用靶點的相似度,而不能僅憑「口感相近」來判斷效果,這個標準,才是未來家庭草本飲品選擇時最該關注的參考依據。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薄荷水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張馨.某地區胃病患者飲食及行為習慣調查分析,中國現代醫生,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