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貼貼」後,相繼確診!小心這種病毒

「當時並不知道是什麼,只是嘴巴周圍起水泡,腫、痛、癢……」

前不久,浙江一女子稱去KTV唱歌時,因嘴巴離話筒太近導致感染單純皰疹病毒,8年反覆發作的新聞話題引發熱議。

文中提到,「這個病毒終身攜帶,目前仍無法根治,只能用藥緩解」,不少網友直呼「太嚇人」。

單純皰疹病毒究竟離我們有多遠?一旦感染,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母子「貼貼」後相繼確診

這種病毒大部分人都感染過

「單純皰疹病毒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大部分人可能曾經都感染過,只是沒有發現,或者因為癥狀輕微,誤以為只是上火。」浙江省皮膚病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沈惠良介紹道,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人體後,會一直潛伏在神經細胞內,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可能就會發作。

沈惠良介紹,單純皰疹病毒的類型根據其核酸的不同分為兩個亞型:即HSV-Ⅰ和HSV-Ⅱ。「我們最常見的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Ⅰ),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並引起頭面部的皰疹,極少數情況下會感染其他部位。往往是口角或面部先出現局限性的紅斑,感覺皮膚有點灼熱感或者輕微痛感,再出現密密麻麻的簇集透亮的小水皰。」

沈惠良門診中

前不久,湖州德清的秦女士(化名)和7歲的兒子就因為相似的癥狀一前一後相繼確診。「當時母親用藥後慢慢恢復了,但前後隔了差不多一周,小孩也發病了。」 沈惠良說,「單純皰疹病毒的潛伏期一般在2~12天左右,人類是單純皰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發病時皰液的傳染性最強。母親平時和小孩的相處方式比較親密,經常親親抱抱貼貼,就給了病毒可趁之機。需要注意的是,無癥狀的病毒攜帶者也是有傳染性的。」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度焦慮。」 沈惠良表示,大多數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就算沒有治療,在7~10天內也會消退,少部分病人唇皰疹癥狀較重,數量多,面積大,皮疹重,或有發熱、頭暈等全身癥狀的,需要及時就醫,通過使用抗皰疹病毒藥物或藥膏等來縮短病程和減輕癥狀。如果是頻繁複發,一年內發作6次以上的,可以採用病毒抑制療法,需要持續4~6個月的用藥。

結痂起皮後別撕

有人合併細菌感染,高熱不退

高熱不退、畏寒、嘴上起皰……最近,26歲的周先生(化名)還以為自己得了什麼「怪病」,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也是單純皰疹病毒惹的禍。

杭州市西溪醫院感染一科主任、主任醫師黃謙的專家門診求診時,周先生表示,自己突然不明不白髮燒,體溫高達40℃,而且明顯感到畏寒,整個人都沒有力氣,全身肌肉酸痛、頭暈頭痛,吃了退燒藥、抗生素都無濟於事。同時嘴唇周圍還長了大片紅腫的水皰,又癢又疼,有時候這些小泡還會一邊流黃水,一邊結痂,一邊裂開,隨著水皰越長越多,甚至無法張口和進食。

「患者在發熱前唇周就有非常小的潰爛,後來潰爛處自行癒合、結痂起皮,他忍不住總是去撕痂皮,隨後出現了發熱癥狀,其實是單純皰疹病毒合併了細菌感染。」 黃謙介紹。

好在,進行了抗病毒等針對性治療後,周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黃謙提醒,感染單純皰疹後,切記保持患處清潔和乾燥,避免觸摸或擠壓水皰,以防止感染擴散。

單純皰疹病毒雖然無法完全清除,但留心自己每次發作前出現的誘發因素,盡量避免暴露於這些誘發因素下,可以減少複發。

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長時間日晒、精神壓力大、發燒、創傷、手術、生病等。

同時,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

  • 避免與患有皰疹的人密切接觸;

  • 避免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和餐具。

  • 在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有其他疾病、壓力大或疲勞時,自己更要注意個人衛生

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