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47歲女子吃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1年後情況咋樣了?

參考資料:

[1]王寶娟,劉璐瑤,盛建偉,等.甲氨蝶呤磷脂複合物有機凝膠的製備、表徵及透皮行為考察[J/OL].中國藥學雜誌,1-15[2025-03-22]

[2]卜偉,毛星星,冒青,等.高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的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遵義醫科大學學報,2025

[3]董維沖,郭家良,高帥帥,等.用中空纖維離心超濾法測定人血漿中甲氨蝶呤的遊離濃度[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2025

2012年,47歲的劉桂芳原本是湖南農村的一名普通家庭主婦。兩年前丈夫和小三跑了以後,她便開始進城打工。由於文化水平有限,劉桂芳只能從環衛工人做起。無論嚴寒酷暑,每天凌晨四點,她總會推著笨重的垃圾車走上街頭開始清掃工作。兒子即將升入大學,為了多掙兩個錢,結束環衛工作後,劉桂芳下午還會去餐館洗盤子。雖然打兩份工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想著供兒子讀完大學後便可以回農村養老了,她還是咬牙堅持著。

2012年12月11日,這天凌晨四點,劉桂芳剛起床準備穿衣服,卻發現手指僵硬得不行彷彿被凍住一般,連簡單的紐扣都扣得十分吃力。她還以為是昨晚睡覺時壓到了,甩了甩手後便洗漱出門。來到街道上,劉桂芳剛拎起掃帚準備幹活,手腕處突然又傳來一陣酸痛,連掃地的動作都不利索了。直到幹了半小時活,渾身微微發熱後,這股酸痛才終於消失。事後劉桂芳認為是天太冷了,關節凍僵了的緣故,並沒有過多重視。

很快半個月過去,12月26日,這天下午一點,結束完環衛工作的劉桂芳馬不停蹄地趕到餐館。打開龍頭後,她的手剛接觸到冰冷的水流,便被一股刺痛激得縮了回來。仔細端詳後發現指關節竟有些僵硬腫脹,看起來比以往要大了一圈。劉桂芳雙手合攏,靠在嘴邊不停地哈著熱氣。隨著指關節漸漸暖和,僵硬感消下去不少。可腫脹還在,繼續洗碗時手指仍顫抖得不行。她只能將碗放低些,生怕不小心摔碎了。

從餐館下班後已是晚上8點,一身疲憊的劉桂芳終於回到了出租屋。剛準備坐下休息,下半身突然傳來一陣鑽心的疼痛。她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連忙捲起褲管查看情況。這疼痛來自膝蓋,彷彿扎進去一枚釘子,讓劉桂芳坐立難安。沒多久,膝蓋周圍便腫脹了一圈,輕按下去更是疼得齜牙咧嘴。她趕緊打了盆熱水,毛巾熱敷了半個多小時才逐漸消腫。雖然今天發生的一切讓劉桂芳頗感奇怪,但好在不花錢便恢復了,她也就沒往心裡去。

直到3天後的12月29日,時間已來到凌晨一點,劉桂芳依然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原因是她的關節又開始腫脹了,疼痛程度也遠超上次。劉桂芳將雙手蜷縮在胸前,指關節早已腫得像紅薯一樣,稍微一動便是一股撕裂般的疼痛,彷彿骨縫裡插了無數根針。她深吸一口氣將手掌攤開,卻發現手指早已變形。食指和中指朝一側歪斜,宛如扭曲的樹枝。

膝關節也不容樂觀,發燙得猶如一塊燒紅的木炭。同樣從骨縫裡往外滲著一股股難以忍受的劇痛,連帶著整個小腿的肌肉都繃緊了起來。雖然劉桂芳已熱敷了無數次,但卻沒有任何效果。無奈之下,她只好連夜請假去了醫院。

經過一番檢查,結果發現劉桂芳的類風濕因子(RF)竟高達120IU/mL,遠大於正常值20,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CCP)飆升至250U/mL,同樣遠高於正常值20,血沉(ESR)為65mm/h,女性正常值應不超過20,C反應蛋白(CRP)為35mg/L,大於正常值8。X光片同時顯示她的膝關節間隙變窄,骨質開始侵蝕,雙手指關節存在明顯骨質疏鬆跡象。綜合各項異常指標和癥狀,劉桂芳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摸清楚劉桂芳的職業和生活習慣,得知其家族沒有類風濕遺傳史後。醫生看了看她紅腫變形的手指和膝蓋,嘆了口氣道:「劉大姐,你這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長期勞累、寒冷潮濕的環境以及免疫系統異常不無關係。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主要和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因素、感染以及寒冷潮濕的環境等有關。發病時,紊亂的免疫系統會將關節組織視作外來入侵物發起攻擊,從而引發一系列炎症反應。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尤其偏好女性,發病率甚至是男性的四倍。原因也是由於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變化頻繁,尤其在40歲之後,女性雌激素水平劇烈變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也隨之水漲船高。

解釋完病情後,醫生隨即給劉桂芳開了甲氨蝶呤。這是一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線藥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減少關節炎症和損傷。甲氨蝶呤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活性,干擾DNA合成和T細胞增殖,從而降低免疫系統對關節的攻擊。此外,它還能促進腺苷的釋放,減少炎症介質的產生,進而緩解關節紅腫和晨僵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癥狀。

拿著醫生開的葯,劉桂芳滿心忐忑地回了家。這之後,她便遵循醫囑開始吃起了甲氨蝶呤。為了減少工作勞累,劉桂芳還減少了餐館的兼職,留出時間做關節康復訓練,堅持泡腳和熱敷,嘗試簡單的手指和膝蓋伸展運動,盡量保持關節活動度。此外,她抽空還會去附近公園跳廣場舞,以提高免疫力。如此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她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再也沒有犯過,此前晨僵和關節腫脹的情況也基本完全消失。後續去醫院複查時,類風濕因子也下降了不少。看著身體狀況越來越好,劉桂香又復購了好幾盒甲氨蝶呤,同時也決心將這一生活方式繼續保持下去。

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偏尋苦命人,正當劉桂芳以為生活即將回歸正常時,意外卻悄然而至。2013年11月21日,凌晨四點,劉桂芳像往常一樣起了床,剛下床的一瞬間,她便感覺渾身乏力,兩條腿像踩在棉花上一般輕飄飄的。劉桂芳腳步虛浮地走到衛生間,她剛想上個廁所,然而尿意明明很強烈,但流出的尿量卻少得可憐,顏色還異常深黃,彷彿泡了一整夜的濃茶。劉桂芳皺了皺眉頭,以為是最近水喝太少的緣故,並沒有當回事。

然而接下來一個星期,那股周身無力的感覺一直沒有散去,導致劉桂芳每天掃大街的效率都下降了不少。12月1日,這天晚上,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出租屋,坐在床沿歇了一會後,劉桂芳正欲脫鞋。低頭一看,頓時直吸冷氣。只見小腿和腳踝腫得像泡水的蘿蔔,腳背更是腫得連鞋都快脫不下來。她嘗試用手指按了按小腿,原本緊繃的皮膚立刻出現一個凹坑,久久無法回彈,彷彿在捏一個發脹的麵糰。此刻,劉桂芳再也無法忽視身上的異常了,連忙再度前往了醫院。

一系列檢查過後,結果顯示劉桂芳的血肌酐飆升至480μmol/L,而女性正常值不大於97,尿素氮則攀升至28mmol/L,正常值在2.8-7.2之間,血鉀則來到了6.2mmol/L,高於正常值上限5.5。同時尿蛋白3+尿比重1.010,說明腎臟已經嚴重受損,無法正常排泄廢物。腹部B超更是顯示雙腎皮質回聲增強、腎皮質變薄,提示急性腎損傷綜合檢查數據和浮腫等相關癥狀,劉桂芳最終被確診為急性腎衰竭

聽到「急性腎衰竭」這五個字,劉桂芳的腦子「嗡」地一下,彷彿被雷劈了一樣。她愣在座位上,聲音顫抖著問道:「醫生,這怎麼可能?自從一年前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後,我就一直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每天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也未曾讓身體過度勞累。甚至還經常做關節康復訓練,得空還去跳廣場舞。我一個連腎炎都沒得過的人,怎麼會突然患上急性腎衰竭呢?是不是搞錯了?

醫生也被劉桂芳的一番質問搞的一頭霧水,按她這麼說,這急性腎衰竭確實來得古怪。到底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呢?帶著疑問,醫生認真復盤了劉桂芳這一年來的生活、飲食和吃藥細節。當聽到甲氨蝶呤時,平靜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隨即醫生長嘆了一口氣,無比惋惜地說道:「簡直是無妄之災啊!雖然甲氨蝶呤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上效果很好,但任何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你和不少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一樣,在吃甲氨蝶呤存在這2個致命的誤區!不僅使得療效打折延緩病情康復,甚至還會給肝腎帶來嚴重損傷!如果能提前注意到這2個細節,也不至於發展成今天這個地步啊!

那麼,劉桂芳在服用甲氨蝶呤時,犯了兩個什麼錯誤,才導致了急性腎衰竭呢?

錯誤一:長期勞累、飲水不足,加重腎臟負擔

劉桂芳的生活一直很辛苦,每天凌晨四點起床掃大街,下午還要去餐館洗盤子,一天下來連坐下歇息的時間都少。她的身體一直透支,可她卻認為自己習慣了累,就沒事。更嚴重的是,她忙得連喝水都顧不上,尤其是冬天,為了避免頻繁上廁所,她乾脆一天喝不了幾口水。

甲氨蝶呤在體內代謝後,需要通過尿液排泄,因此,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對於降低藥物在腎臟中的積累至關重要。然而,許多患者在服藥後並未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尤其是體力勞動者,由於工作繁忙,往往習慣性地等到口渴時才喝水,甚至在冬天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故意少喝水。這種做法會導致尿量減少,藥物代謝受阻,體內甲氨蝶呤濃度升高,毒性作用增強,從而加重腎臟負擔。

此外,長期體力透支、過度勞累 也是影響腎臟健康的關鍵因素。過度勞累會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影響腎小管的正常功能,使得腎臟對廢物的排泄能力下降。當患者在長期高強度工作、睡眠不足、飲水不足的情況下服用甲氨蝶呤,藥物的毒性效應可能會逐步累積,最終使腎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損害。

錯誤二:未補充葉酸,導致藥物副作用加重

甲氨蝶呤的作用機制之一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從而干擾DNA合成和細胞修復,以達到抑制免疫系統的目的。然而,在抑制炎症的同時,甲氨蝶呤也會影響葉酸代謝,如果患者長期服用甲氨蝶呤卻未補充葉酸,可能會引發骨髓抑制、肝腎損傷、口腔潰瘍等副作用,加速腎臟功能的惡化。

葉酸是一種維生素B族營養素,在細胞修復、紅細胞生成和肝腎功能維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補充葉酸可以減少甲氨蝶呤的毒性,提高腎臟的耐受能力,降低其副作用。因此,絕大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的同時,都需要每周補充葉酸,以減少藥物對機體的損害。如果長期未補充葉酸,甲氨蝶呤的副作用可能會加重,進而導致腎臟損傷,甚至發展為急性腎衰竭。

(註:《12年,47歲女子吃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1年後情況咋樣了?》人名均為化名,部分圖片為網圖;文章禁止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