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確診直腸癌的周爺爺,在我院經過手術聯合輔助化療後病情穩定。
2025年1月,他因咳嗽做了胸部ct檢查,意外發現左肺下葉背段的轉移灶。
面對高齡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現實情況,多學科會診排除手術可能,將希望寄託於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
「胸腹部腫瘤放療過程中存在器官移動的問題。腫瘤會受呼吸、胃腸蠕動等影響,位置不斷上下、左右、前後移動,就像『跳動的靶子』。」放療科副主任楊成梁解釋。
治療面臨兩難抉擇:擴大照射範圍容易損傷健康組織,縮小靶區又可能導致腫瘤脫靶,治療不精確。為此,放療科通過主動呼吸門控技術破解困局。
放療前,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讓患者在整個放療過程中呼吸運動幅度和頻率保持相對一致。根據訓練表現調整訓練計劃直至找到患者的吸氣閾值和適宜的屏氣時間。
治療中,患者只需含住特製呼吸閥,根據屏幕提示控制呼吸節奏。
楊成梁補充說:「對於像周老先生這樣病灶隨呼吸移動明顯的患者,該技術能將正常組織受照體積減少40%-60%。特別是靠近心肺、胃腸道的腫瘤,能降低30%以上的併發症風險。」「射線追著腫瘤跑」的精準治療,讓胸部腫瘤患者不傷心肺,腹部患者不傷肝胃,過去因器官移動放棄放療的患者也重獲治療機會。
「現在的放療就像用智能導彈對腫瘤實施定點清除,」放療科主任葛紅形象比喻,「我們不僅能精準定位腫瘤,還能預判它的移動軌跡。隨著『亞毫米』級精準放療時代到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傳統放療模式正在被徹底改寫,為器官功能衰退、腫瘤位置特殊的複雜病例開闢了新治療路徑。」
也許你還有疑問,
這項技術適用於哪些患者?
它對身體有沒有副作用呢?
一起來看看deepseek怎麼說~
專家介紹
葛 紅
放療科主任
坐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掃碼即可預約挂號、在線諮詢
楊成梁
放療科副主任
坐診時間: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掃碼即可預約挂號、在線諮詢
審核:葛 紅 龐紅衛
作者:羅 輝 常 榕
編輯:常 榕
圖片:羅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