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腎病患者「奪命坎」?醫生:牢記4吃2不做,預防併發症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冬天一到,寒風裹挾著瑟瑟發抖的氣息撲面而來

對於健康人來說,頂多是感冒咳嗽的麻煩,但對腎病患者來說,這簡直是一場硬核「越冬挑戰」。

不過,腎病患者與冬天的鬥爭,絕不是表面上的冷暖那麼簡單。要想保住「小腰子」的安穩,咱們得從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說起: 體內水分的管理藝術

冬季乾燥寒冷,人體皮膚的蒸發量下降,流汗也減少,於是很多人誤以為「水喝少一點沒關係」。

實際上,這是對腎臟最大的誤解!對於腎病患者來說,身體內的水分平衡是腎臟工作的基礎。

水分不足,尿液濃縮,毒素排泄效率會直線下降,反而加重了腎臟的負擔。

數據研究表明,腎病患者如果每天的尿液量低於500毫升,血液中尿素、肌酐等代謝廢物的濃度就會迅速升高,這種狀況被稱為「低排泄危機」。

而冬季由於飲水量減少,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更高。換句話說,冬天喝水太少,等同於在逼腎臟「超負荷運轉」。

可是,喝水也不能「無腦操作」。一口悶下兩升水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稀釋性低鈉血症」。

所以,聰明的腎病患者一定要掌握喝水的黃金法則:小口慢飲,均勻分布全天;每日飲水量根據自身尿量、體重和病情調整,大致控制在1500-2000毫升範圍內。

這不僅能有效防止脫水,還能幫助腎臟減輕毒素代謝的壓力。

有趣的是,冬天的「脫水」問題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很多腎病患者認為,只有口渴才需要喝水,這種邏輯就像等著燃盡油燈才加油。

事實上,冬天的低溫環境降低了人體的口渴感,這就導致了一種「隱形脫水」。這種脫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可能讓腎臟「苦不堪言」。

而且,脫水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誘發血栓,給腎臟和心血管帶來雙重風險。

調查數據顯示,每年冬季,因隱形脫水誘發的腎功能惡化病例較其他季節高出25%。

因此,無論感不感到口渴,腎病患者都需要養成規律飲水的好習慣,避免讓腎臟在「隱形脫水」中默默受難。

談到飲食,鹽可以說是腎病患者的頭號敵人。而冬季,偏偏是大家「鹽」值爆表的季節:火鍋底料里全是鹽,鹹菜腌肉也是冬天餐桌上的常客。

很多人對「吃鹽多傷腎」耳熟能詳,但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這裡可以用一項數據來說話。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高鹽飲食是導致慢性腎病進展的重要因素。

正常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內,而大部分腎病患者僅靠一頓火鍋,就能輕鬆超過10克的鹽攝入量

這相當於給腎臟負擔加了兩倍,還附贈了高血壓、蛋白尿等一系列「並發套餐」。

因此,冬季的低鹽飲食對腎病患者來說是「保命神器」。除了控制食鹽量,盡量選擇清淡的天然食材,還要遠離那些隱形含鹽「炸彈」,比如醬油、腌製品、零食等。

用香料代替鹽調味,不失為健康又美味的選擇。

腎臟怕冷這件事,從中醫到現代醫學都有依據。中醫認為「腎主藏精,畏寒」。

現代醫學則發現,寒冷刺激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又是腎病患者的頭號風險因素。

研究顯示,冬季是高血壓患者的發病高峰期,而腎病患者本就容易受到血壓波動的影響。再加上寒冷還會抑制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遭受感染,這些都對腎臟構成潛在威脅。

腎病患者在冬季一定要做好全方位保暖工作,尤其是足部、腰部和腹部,遠離冷風直吹。

使用暖水袋、加厚衣物和電熱毯,這些「抗寒裝備」可以說是腎臟的最佳防護盾。

冬季不僅對腎病患者本身充滿挑戰,對於同時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更是危機四伏。

這三種疾病之間存在一種「惡性循環關係」:高血壓會損害腎臟;腎功能下降又會導致血壓更高;而糖尿病引發的高血糖則會加速腎小球硬化。

冬季寒冷進一步惡化了這一循環,使患者面臨急性腎衰竭的風險顯著增加。

多項醫學統計顯示,糖尿病腎病患者在冬季的病情惡化率比其他季節高出30%以上。而控制血壓和血糖水平,是打破這一循環的關鍵。

腎病患者應在冬季密切監測血壓和血糖,按時服用降壓藥和降糖葯,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

此外,還需要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因為這些因素同樣會加劇「三角危機」的惡化。

冬季喝茶取暖是許多人鍾愛的養生方式,但對於腎病患者來說,茶可不是隨便能喝的。茶葉中含有草酸咖啡因,過量攝入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而且,濃茶中的咖啡因會引起血壓波動,對於有高血壓病史的腎病患者,絕對是個「隱雷」。

腎病患者可以選擇草本茶或低咖啡因的茶飲,比如菊花茶、檸檬水或淡綠茶。此外,泡茶時應避免使用過高溫度的開水,茶水濃度也要適中,避免對腎臟造成額外的負擔。

腎病患者需要記住,冬季的保養不僅僅是吃喝的問題,睡覺的姿勢和時間同樣影響腎臟健康。

冬季的夜晚漫長,但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或姿勢不當,腎臟的血流灌注會減少,影響其修復功能。

建議腎病患者每天睡足7-9小時,並保持舒適的睡姿。盡量選擇左側卧位,因為左側卧位可以減少心臟對右腎的壓迫,提高腎臟的血液循環效率。

此外,睡覺時不要蓋得過厚,保持適度保暖即可,以免捂汗引起感冒和感染。

泡溫泉是冬季的熱門活動,但對於腎病患者來說,這種行為卻要謹慎對待。一方面,溫泉中的礦物質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對腎臟造成額外的代謝負擔。

另一方面,溫泉中的高溫環境可能引起血壓波動,甚至誘發心臟問題。

腎病患者若要泡溫泉,需注意以下幾點:

溫泉水溫應控制在37-40℃,避免過熱;泡溫泉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避免浸泡礦物質濃度較高的溫泉水,尤其是含硫、含鈉溫泉;泡完溫泉後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影響腎臟功能。

泡溫泉看似愜意,但對腎病患者來說,科學規劃、謹慎操作才能確保安全,同時保護好腎臟健康。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趙怡蕊.老年慢性腎臟病的四季養生保健[J].人人健康,2009,(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