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園 | 心衰加重早識別,多通路聯合守護「心」質量

秋冬換季期間以及整個冬季,是心力衰竭容易複發和加重的時節。據統計,我國每年有大約有300萬新發心衰病例,在25歲以上人群中,心衰患者更是高達1210萬人,即每100人就有1.1人發生心衰,心衰是我國當前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心衰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時也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治療負擔。數據表明,心衰患者的住院年平均費用為29746元,年平均門診費用6023元,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此外,40.5%的患者住院會不低於三次,一年內患者的再住院率為69%,這些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也高達4.1%,帶來極大的醫療服務成本。基於心衰給患者帶來的負擔。防治心衰刻不容緩。

發病年齡提早,心衰防治也要儘早

上海市胸科醫院心衰中心主任張敏教授介紹,臨床研究表明,許多疾病或因素都會導致心肌結構、心肌功能發生改變,從而引發心衰。其中心肌損害和負荷過重是引起心衰的原因,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是導致心衰的主要原因。此外,感染、心臟病變加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勞累或者激動、治療不當、藥物因素等也是導致心衰的「幫凶」。不僅如此,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心衰患者常常合併有其他疾病,給治療又增添了一定的難度。

心衰常見的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乏力少尿,下肢水腫等,發病部位不同,導致其癥狀和體征有所不同。根據心衰的發病部位,可以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臨床上左心衰較為常見。左心衰是以肺淤血和心臟排血量不足為主要表現,右心衰則以體循環的淤血為主要表現。此外,左心衰還可引起右心的負荷加重,繼而出現右心衰,最終導致全心衰。

近年來隨著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心衰患者持續增多且呈年輕化趨勢。然而心衰患者往往缺乏規範的管理和隨訪,存在藥物依從性差、自我監測不及時、缺乏疾病相關知識等問題,導致反覆住院、生活質量低、死亡率高、預後差,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心衰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因此患者每經歷一次心衰加重事件,心功能就很難再恢復至上一階段,呈斷崖式進展。一旦確診心衰,應積極配合醫生,早期進行規範治療,以期改善預後延長生命。

關注心衰的「亞臨床加重」,早識別早干預

張敏教授介紹,心衰患者沒有出現明顯加重的體征和癥狀並不代表風險較低,目前新的理論指出,心衰加重事件發生前已經出現逐漸進展的「亞臨床加重」,每次短期改善或出院後依然存在「亞臨床」高危狀態。而「亞臨床加重」的體征和癥狀可能沒有變化,但生物標誌物和基礎生物學正在加重,存在心衰的進展和持續的心臟結構和功能加重。因此,對於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後2~3個月(心衰的易損期)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達15%~30%,建議在出院後1~2周即開始進行早期隨訪,21次,病情穩定後對大多數患者,合理的間隔時間是每3~6個月評估1次,部分患者需要更頻繁地檢測和隨訪。

早期多通路聯合治療心衰顯成效

心衰尚無法治癒。臨床上對於心衰的治療主要以控制臨床癥狀、預防加重或惡化、減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為主要目標,進行全面管理、綜合干預。

藥物治療是心衰最常用、最基礎的治療方法。目前,心衰常用的治療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acei/arb/arni、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這些藥物作用於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近年來,隨著對心衰發病機制認識的不斷更新,臨床不斷優化原有治療方案,推薦採取多途徑的藥物聯合治療。張敏教授指出,心衰患者多數伴有合併疾病,治療相對複雜,加之目前常用的心衰治療藥物可能會引起腎功能惡化,高鉀血症、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影響較大,也使得患者的依從性下降。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表明,心衰包括多重病生理機制,應進行多機制、多通路治療,聯合不同作用機制的抗心衰藥物越多,患者的預後越佳。

2022年首個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sgc)刺激劑在我國獲批上市,並且進入2024年國家醫保目錄,用於治療經歷心力衰竭加重事件後射血分數低於45%的癥狀性慢性心力衰竭成人患者。藥物作用於心衰進展過程中既往未曾干預但發揮關鍵作用的no-sgc-cgmp通路,有效改善心臟與血管功能,開啟了多通路治療心衰的新時代。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鳥苷酸環化酶(sgc)刺激劑能夠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總體絕對風險達4.2%。多個真實世界研究顯示,加用鳥苷酸環化酶(sgc)刺激劑後可優化常規治療方案,減少利尿劑使用劑量,逆轉心室重構,改善心功能等臨床獲益。作為一種具有全新作用機制的新型口服心衰治療藥物,鳥苷酸環化酶(sgc)刺激劑每日一次,服用方便,有助於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心衰患者死亡和住院風險,延緩心衰加重的螺旋下降趨勢,預防遠期心衰事件,保護患者生命。

心衰自我管理同樣重要

心衰患者應終身服藥,並按照醫囑劑量用藥,對於心衰的治療藥物,在能耐受的情況下,越是能應用藥物的目標劑量對患者來講獲益越大。切記不可隨意停葯,任何不遵醫囑服藥的行為都可能導致疾病控制不佳、心衰反覆發作。在積極治療基礎疾病的同時,患者還應注意消除誘因、預防心衰複發,並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日常監測,定期複診隨訪,必要時手術治療。只有遵照醫囑、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加強自我管理,才能控制病情進一步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臨床結局。

上海市胸科醫院心衰中心作為全國第一批心衰中心單位,在心衰的診治和康復領域有豐富的經驗。胸科醫院已經與區域附近徐匯區和長寧區三級、二級和社區相關醫療兄弟單位密切合作,加強心衰的病因診斷、病例隨訪、預防、康復,成立了心力衰竭分級診療醫聯體。醫聯體分級診療暢通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渠道,進行醫療資源整合,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各司其職,合理用好醫療衛生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達到長周期高質量的閉環管理,滿足老百姓的治療需求。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