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附院:全力建設特色鮮明、區域領先的高水平大學附屬醫院

日前,由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和鎮江市網路社會組織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大咖來「道」:「醫」心V你 仁佑健康 ——知名網路人士走進江大附院主題活動成功舉辦。作為國家首批命名的三級甲等醫院,江大附院已連續三年在國家衛健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獲評A等級,位居全國前列,領跑全市三級公立醫院。

近年來,江大附院深入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秉持「厚德精術 仁佑健康」的院訓,持續改善院內就醫環境,探索便民惠民服務舉措,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使每一位患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張濟建表示,面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形勢、新任務,下一步,將勇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在新的起點上奮力推動醫院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全力向「國考」A+行列衝刺,為早日建成特色鮮明、區域領先的高水平大學附屬醫院不懈努力。

全方位打造「花園式」綠色醫院

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是患者就醫體驗的「加分」項。附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不斷升級改造就醫環境。醫院現佔地面積132畝,綠化面積達2.5萬平方米,廣場面積近1萬平方米,4萬平方米的門急診醫技綜合大樓、5萬平方米的外科大樓與3萬多平方米的內科大樓「三峰並峙」,診室寬敞、病房溫馨、設施先進。

為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醫院遵循現代醫院建築設計規範,將既有建築改造為集生殖醫學中心、產科病房、兒科病房、新生兒救治中心、產後康復中心、兒童早期發展中心為一體的綠色母嬰樓。全樓採用「星空下,山水間」為主題的綠色內裝設計,運用「節能、節水、節材」的綠色建築元素,使用「人性化、智能化、數字化」設施設備,2019年10月正式啟用以來,患者就醫體驗和滿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去年10月,升級改造後的急診中心投入使用,搶救室面積由原先的130平方米增至676平方米,急診搶救床位增至20張,另增設20套氧氣、負壓吸引器接頭設備,以應對突發事件EICU整體移至門診3樓,床位由8張增至16張,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明顯提升。

不久前,門診放射科、CT及磁共振候診廳等也已完成升級改造。明年,醫院還計劃建設容納700餘個車位的自走式停車樓、對原有的內科樓進行改擴建和裝修出新等,將更好地滿足鎮江及周邊群眾就醫需求。

為進一步改善就醫環境,江大附院不僅新建了風雨連廊,改造了內鏡中心、入院準備中心、門診檢驗中心、門診綜合服務中心等醫療區域,還根據患者需要,精心設計了「連廊花園」「廉潔長廊」「廣場噴泉」和「最美花牆」等供醫患休憩放鬆的「打卡點」,綠化帶、花圃、花壇遍布院區各處,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彩、冬有綠的四季景觀。

從細節入手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感」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群眾對健康有了更高要求,不僅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還要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在「硬體」設施煥新升級的同時,江大附院亦注重「軟體」服務的同步升級。結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改善就醫感受 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的工作要求,醫院從患者視角出發,圍繞看病就醫全流程,真抓實幹疏解就醫過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在服務提升和流程再造上下硬功夫,用心用情跑出優質醫療服務的「江濱加速度」。

2021年至今,醫院持續開展「『橙』心助老」服務,建立1個助老服務站和13個助老服務點,形成覆蓋就醫全流程的助老服務鏈條。對於無親屬陪同的80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陪同就醫服務,確保老人院內就診順暢、安全。

為滿足群眾多元化就醫需求,醫院增設周末專家門診,錯峰解決「學生族」「上班族」「銀髮族」等不同群體就診需求。醫院與北京、上海等地知名醫院合作成立22個專家工作室(含2個院士團隊),專家定期來院坐診、手術,讓鎮江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國內頂尖診療服務。

為解決門診退費環節多、流程複雜難題,醫院打通信息壁壘,通過信息化再造退費系統,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確保患者在短時間內完成退費業務辦理。門診綜合服務中心的11個窗口,除了「一站式」退費,還可「一站式」辦理檢查預約、門診疾病證明相關審核、醫保結算等業務,做到了信息多跑患者不跑,有效避免患者來回奔波辦理的不便。

醫院2018年就在全省率先施行「普通門診挂號三日有效」惠民舉措,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建立了「一號管三天」線上線下一體化複診模式,並已建成示範標杆項目。優化了門診導醫服務模式,讓護士走出導醫台,進行走動服務、主動服務,及時發現患者就診需求,解決患者就醫不便。同時,將傳統的小窗口封閉式服務轉變為開放式、零距離、無障礙服務,患者與收費人員之間交流溝通更加直接方便。

對於住院患者入院服務「五集中」、出院結算「零等待」等,這些暖心舉措,從細微之處體現了醫院在改善群眾就醫體驗上下實功、出實招、見實效。醫院連續獲評國家衛健委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改善醫療服務群眾滿意的醫療機構等,2023年獲評健康報「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創新機構案例,其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從更多、更高層面,獲得了肯定。

黨建引領,築牢濟世救人精神內核

該院創建於 1936 年,前身是江蘇省立醫政學院附屬醫院,擁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基因。一代又一代的「江大附院人」恪守濟世救人的職業精神,承擔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打造更有溫度的醫院,提供更有關懷的醫療,培養更有情懷的醫生,構建更和諧的醫患關係。

江大附院黨委聚焦群眾就醫期盼,紮實開展「黨旗『鎮』紅,先鋒『賦』院」「爭當兩個衛士」「我為群眾辦實事」 「三甲助三農」等主題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對口支援、扶貧幫困、愛心捐助、無償獻血等形式的公益活動,切實履行公立醫院社會責任。

近年來,江大附院派出百餘名醫務人員赴新疆、西藏、陝西等地,「組團式」駐點宿遷泗陽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和鄉村振興工作,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基層群眾。醫院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員出色完成援外醫療任務,獲坦尚尼亞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授獎。培樹先進典型,發揮榜樣作用附院把挖掘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好人好事作為推進職業道德建設、展示文明新形象的有效載體。

來鎮觀光的青海遊客突發視網膜脫落,迷茫無助之際,眼科醫護「春風化雨」治癒「異鄉人」;為救在鎮打工遭遇車禍、全身失血超60%的聾啞患者,急診中心緊急開通救治通道並自發捐款,助其轉危為安;從瀕死兒到第一聲啼哭,為了這遲到7天的「生命宣告」,新生兒醫護拼盡全力;為幫助克羅恩病患者圓母親夢,消化科、產科團隊全程護航……還有外科大樓前跪地救人後默默退場的「無名英雄」,收入不多卻堅持為貧困患兒結賬的兒科醫生等等,醫者仁心故事不勝枚舉。

弘揚志願文化,彰顯志願服務風采

走進江大附院門診大廳,就能看到背後印有 「江濱志願者服務隊」幾個大字的「紅馬甲」身影,他們活躍在各個窗口,引導患者有序就醫;他們在門診產科、B超室等診室,為孕婦、老人、小孩提供幫助;當遇到視力和聽力障礙人士,他們還會暫時充當起這些特殊就診者的眼睛和耳朵……

「紅馬甲」中,有80%以上都擁有醫學背景和醫院志願服務工作經歷,他們憑藉自身優勢開展特色志願服務,比如定期送醫下鄉,對慢性病患者、長期卧床的患者、殘疾人進行生活照料和康復輔導志願服務等,將專業技術和愛心延伸到每一個需要他們的地方。在不斷豐富服務內涵的同時,醫院還打造了「安寧緩和」志願服務隊、「北固小青檸」志願服務隊、「倡仁慈濟」志願服務隊等特色志願服務品牌。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陳吉祥表示,今後將深入實施「精術至善、強基築峰、創新賦能、匠心育才、引鳳匯智、管理增效」六大工程,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新使命,繼續發揮好「省隊」的擔當責任,高位推進醫教研協同發展,加快建成特色鮮明、區域領先的高水平大學附屬醫院,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以「厚德精術 仁佑健康」書寫現代化醫院的新篇章。(張鵬雲 錢小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