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站丨立夏養生,防「三病」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佳穎 通訊員 鄭珊珊

5月5日是立夏節氣,意味著夏季的到來,天氣逐漸炎熱,陽氣逐漸旺盛。中醫認為夏天屬火,心氣通於夏,此時人體易出現煩躁不安、失眠、口腔潰瘍等癥狀。潮新聞·錢報健康小站、杭州西湖區轉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提醒,立夏後應重視養心氣,調心情,以便平和進入夏季。

圖源:視覺中國

養生原則

起居:

宜靜心安神,中醫認為「汗為心液」,「過汗」易傷陽。因此,要避免大汗淋漓而耗傷心氣。可晚睡早起或午睡片刻,放鬆身心。

忌熬夜傷神,防心火上炎。

飲食:

宜吃時令蔬果,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增加腸胃負擔。許多地方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常用的材料除了傳統茶葉外,還有西洋參、菊花、薄荷、金銀花、荷葉等,常飲這些茶可清心火、除煩躁、養心神。

忌高鹽高脂、辛辣油膩。

常揉三穴

1、內關穴

【定位方法】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作用功效】 內關穴具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的功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常按此穴,此作為輔助治療的手段。

2、神門穴

【定位方法】位於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作用功效】神門穴具有益氣安神,清心泄熱的功效。除了加強心臟功能外,對於情緒上的煩躁、焦慮、抑鬱等所導致的失眠,也有改善的作用。

3、勞宮穴

【定位方法】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頭尖處。

【作用功效】勞宮穴具有清心胃之火,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驚悸、失眠、神經衰弱等病症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以上三穴均可用拇指的指腹在穴位上施加適當的壓力,並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旋轉按揉。每次按摩約1~2分鐘,每天3-5次。

防三病

1、防熱傷風

夏天感冒俗稱「熱傷風」,病情較輕的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病情較重的常有高熱,而且出汗後熱仍不退,並伴有頭痛、沉重如裹、身體倦怠無力、口乾、小便黃赤等癥狀。對於熱傷風,病情較輕時適當服些感冒藥,一般兩三日即可痊癒。對於較重的暑熱感冒可用中藥治療。

2、防皮膚病

濕熱天氣有利於各種真菌、細菌的繁殖生長,加上夏天人容易出汗,皮膚潮濕,如不及時擦凈和保持乾燥,真菌便會侵害我們的皮膚,並在皮膚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皰、鱗屑等,損害皮膚。

3、防胃腸病

入夏後人體本身會隨天氣影響,出現睏倦乏力,胃口不佳的情況,此時如果貪涼,嗜好冰寒食物,則會刺激腸胃。腸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推薦茶飲

生脈飲:西洋參5g,麥冬5g,五味子5g,煎水當茶飲,可益氣養陰,是汗出較多的夏季最佳飲品。

山楂荷葉飲:太子參5克,山楂5克,荷葉5g,淡竹葉5克,用水煮沸,代茶飲,有益氣清心,化濕降脂的功效。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