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一步,讓癌止步!ESD手術讓消化道腫瘤患者免除「大刀」之苦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內鏡下治療技術迅速發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為目前治療早癌的首選新型微創方法。

早期消化道腫瘤因其淋巴結轉移風險低適合內鏡下切除,具有創傷小、併發症少、恢復快且術後患者生存質量高等優勢,可以實現對病變的治癒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術及保留器官的同時,對病灶進行切緣陰性的整塊切除。

對於消化道腫瘤患者,ESD 技術可達到與外科手術同等的治療效果。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將詳細介紹ESD 手術的原理、優點、適用範圍以及手術過程。

一、原理

ESD 是指在內鏡下將病變粘膜或粘膜下腫瘤完整切除的技術,它在胃鏡腸鏡的引導下,於腫物基底部注射腎上腺素甘油果糖(或高滲鹽水及美藍或靛胭脂)使病變部位抬起,然後使用內鏡專用切開刀等進行剝離、切除治療,屬於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微創手術,其損傷小,恢復時間快,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

二、優點

1. 微創性:與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ESD 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患者術後疼痛較輕,住院時間短,能夠更快地回歸正常生活。

2. 保留器官功能:ESD 手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胃腸道的完整性,減少了對器官功能的影響,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 高清可視:通過內鏡的高清成像技術,醫生可以更清晰地觀察病變部位,確保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

4. 組織學診斷:切除的組織可以進行詳細的病理檢查,為醫生提供更準確的診斷信息,有助於制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三、適用範圍

ESD 手術適用於多種胃腸道病變,如早期癌症、胃腸道息肉、黏膜下腫瘤等。對於一些較大的病變或深部侵犯的腫瘤,可能需要結合其他治療方法。

四、手術過程

1. 術前評估:醫生會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包括胃腸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以確定是否適合進行 ESD 手術。

2. 麻醉:患者通常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接受手術。

3. 黏膜下注射:在病變周圍的黏膜下注射生理鹽水,使其隆起,便於手術操作。

4. 切割與剝離:使用特殊的電切設備,將病變組織與周圍正常組織分離開來,並完整切除。

5. 止血與縫合:手術過程中,醫生會及時止血,並根據需要進行縫合,以確保手術部位的癒合。

五、術後注意事項

ESD 手術後,患者需要注意飲食、休息和傷口護理。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定期複查,以確保術後恢復順利。

消化道腫瘤不再可怕,ESD 手術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有胃腸道腫瘤的困擾,不妨諮詢專業醫生,了解 ESD 手術的可能性。

不開刀的手術,更小的創傷,更好的生活質量,ESD 手術將為您開啟健康的新篇章!

來源:湖南省直中醫醫院 消化內科(脾胃病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