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樓梯可判斷衰老程度,低於這個速度老得快

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 康琳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卞磊

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爬兩層樓就要停下歇腳……這些表現不僅意味著步行能力減弱,可能也在暗示身體正快速衰老。近日,國際期刊《衰老細胞》刊發新研究顯示,通過爬樓梯速度可判斷衰老程度。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分析了196名健康老年人的爬樓梯步速,其中一組受訪者年齡在75歲以上,能在不休息的情況下連續15分鐘爬樓梯或步行;另外一組雖然年齡在65~75歲之間,但無法完成連續15分鐘的爬樓或步行,需要中途休息。分析顯示,前一組老人生物學年齡比實際年齡更年輕,研究者將其稱為「健康老」組;後一組爬樓梯能力較弱,生物學年比實際年齡更大,且多個衰老相關炎性因子有所升高,研究者稱其為「老得快」組。

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康琳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步行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易行的運動之一,步行能力也可作為衡量肌肉力量、心血管健康的綜合指標。爬樓梯作為一項比步行要求更高的活動,需要動用的軀體功能更多,這也是醫生在普通患者手術前,會詢問其「能否一口氣爬三層樓」的原因。

爬樓梯可從四個方面衡量軀體衰老程度。

1.肌肉功能。如果一個人能爬三層樓,往往意味著肌肉爆發力和耐力尚佳。

2.骨骼功能。若存在膝關節退變或腰椎疾病等,會影響步行能力,更不用說活動量更大的爬樓梯。

3.心肺儲備。如果肺功能不好或心臟功能儲備較差,爬樓梯就可能喘不上來氣,甚至出現心肌缺血、心絞痛等情況。

4.平衡協調性。爬樓梯需要身體各個部位協調配合,特別是腿部和髖關節。通過爬樓梯鍛煉,可改善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爬樓梯是一種實用的有氧運動,推薦年輕人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康琳表示,2023年北京大學研究人員在《動脈粥樣硬化》期刊上發表研究顯示,與不爬樓梯的人相比,每天爬5層(一層10步)以上樓梯的人,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約20%。但老年人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平地走路不穩、步速較慢者(步速小於每秒1米)以及心肺儲備較差的老人,應從走平路鍛煉開始;膝關節不好或肥胖者,爬樓梯尤其是下樓會增加膝蓋磨損,不適合將爬樓梯作為日常鍛煉方式。即便是各方面功能較好的老人,爬樓梯也要量力而行,並注意安全,最好扶著把手,一旦出現胸悶氣短、膝關節疼痛等不適,應立即停止,以免引發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