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醫聖仲景的傷寒六經提綱,少陽病提綱是較難理解的,原因在於足少陽膽與手少陽三焦密不可分的關係,臨床中,我們既要把二者進行區分,明確少陽膽與心是少陽系統核心臟腑的事實,也要了解兩條少陽經之間經氣相互影響的情況。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首先我們要再次提示,少陽系統是以足少陽膽為核心進行命名並論述疾病,其包括了膽體系與心體系。堅持傷寒六經實體化、臟腑經絡化的思路,始終貫穿本書,這是作者的初衷,亦是對中醫先輩的一種敬仰之心。
其次,我們要理解足少陽膽與手少陽三焦之間的一種解剖可分,但功效一體的密切關係。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稱少陽為游部,在十二經絡體系中獨樹一幟,即足少陽膽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經氣互通,功能相互影響。中醫前輩張錫純認為手少陽三焦主體為膜,貫通周身,少陽膽壁本身為膜,其外在結構脅下板膈之膜,統受三焦管轄,並提出少陽膽經之病,發病的核心機理是通過三焦之膜。通過內經和後世醫家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少陽系統篇,雖重點講少陽系統的膽、心之病,但其發病,往往涉及三焦,這是小柴胡湯頻繁見於少陽篇的原因所在。
膽系之病
中醫認為,相火寄於肝膽,膽熱通過三焦黏膜系統到達口之孔竅,故而見到口苦;膽-三焦之火灼傷津液,隨之出現咽干之癥狀;目眩,為該提綱中的重點之一,原因在於膽火夾風上擾,兼少陽膽起於目內眥,故而見目眩。綜合來講,口苦、咽干及目眩,與其說是少陽膽之癥狀,不如說是少陽膽、三焦的聯合癥狀。臨床中,一些膽經有熱人群,外受風邪,感冒的初起癥狀不是發熱惡寒,而是眼睛看東西出現目眩的感覺,原因就在於此。
醫聖仲景的傷寒六經系統,是中醫的經典診療方法,我們表示推崇,但是也要認識後世醫家有很多偉大的創建並傳承很多經典的有效方劑,如溫膽湯等。溫膽湯除了可以治療膽系疾病,臨床中對於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這充分說明了傷寒六經少陽系統包括心和膽的正確性,也彰顯了今不輸古的一種進步精神。
學習醫聖仲景傷寒六經系統的少陽篇,我們既要牢牢把握膽-三焦功能的一體性,治療用藥的互換性,同時也要認識膽-心系統疾病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