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盧阿姨的女兒還是帶著她來到醫院,找到專業的醫生問診,醫生經過詳細詢問發現,可能是盧阿姨在家測量血壓總是手臂懸空的姿勢不對,才會引起測量值增高,而且盧阿姨這緊張的心情也會影響血壓的高低。此外,一次血壓升高很大可能是外界因素導致的,不能夠代表整體素質。
經過醫生的專業分析,盧阿姨終於放下了心結,並且還從醫生那學到了正確的測血壓姿勢,此後也就放心地在家中檢測血壓了。
血壓的變化很容易被一些外界因素影響,測血壓時的體位、身體狀態都會影響血壓的數值,以下這幾種錯誤的測量姿勢,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的。
體位不對,血壓等於白測
首先,加壓袖帶的正確佩戴與否關係著讀數的準確性。
選擇合適大小的袖帶,佩戴鬆緊合適,以袖帶低端距離肘窩2~3cm、袖帶和胳膊之間可放進1根手指為準。並不是血壓計自帶的袖帶就是最準確的,對於肥胖人群來說,過小的袖帶很有可能因為接觸面過小而需要更高的壓力阻斷血流,而造成讀數偏高,因此,肥胖人士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而同理,兒童等上臂過瘦的人應使用小規格氣囊袖帶。
測量血壓時,最好裸露手臂,如果袖帶套在較厚的衣服上,可能造成讀數偏高,有時偏差甚至能達到50mmHg。但也不太建議將袖子擼起來,擼起來的袖子如果裹在上臂上太緊,會壓迫肱動脈,造成測得的血壓比實際要偏低。
因此要盡量裸露上臂測量血壓,如果是在冬季不方便脫衣服的情況下,可以隔著隔著一層薄衣服來測量,這樣的血壓值與標準測量值沒有顯著差異。
其次,測量時的姿勢也影響著血壓讀數。
國際標準中要求,測量血壓時,手臂的高度要與心臟處於水平一致狀態,因此測量血壓時需端正坐姿,雙腳放平,將手臂平放在桌面上,或在臂下墊一小軟枕,以使袖帶水平與心臟平齊。
手臂懸空會導致肢體血液隨重力向下流,導致血管內壓力較高,所以測量出的結果會偏高約10mmHg,而測量血壓時蹺二郎腿,會被迫使血壓臨時升高才能保證回心血量穩定,因此也會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8mmHg。
而如果選擇仰卧測血壓,手臂處於低於心髒水平的位置,回心血量增加,心臟加壓增加,也會造成血壓測量升高,因此此種方式也不可取。
此外,還有一些測量時的錯誤示範。
例如,測量血壓時憋尿,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血壓升高,可能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10~15 mmHg,因此在測量血壓之前應排空膀胱。說話、大笑等也可能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10mmHg;因此測量血壓時需要保持安靜。
大部分人右手血壓會比左手血壓高5~10mmHg。這是因為右手離心臟距離遠,血管壁的壓力相對更高,而血壓以高側為準,所以一般測量血壓都是以右側為準。
這些常見的不規範做法會導致血壓偏高,而不準確的血壓會影響後續的診斷和治療。除了測血壓時的不規範做法影響血壓,還有一些因為我們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假性高血壓」在臨床也比較常見。
這些「假性高血壓」,可別自己嚇自己了
第一種就是白大褂高血壓。
有相當一部分人,自己在家測量的血壓正常,而一到了醫院血壓就直線飆升,這並不是因為自家的血壓計不準確,而是由於來到醫院以後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影響,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暫時性的升高。
而患者一旦脫離醫院的環境,血壓即會恢復正常,這種因交感神經暫時性興奮引起的假性高血壓不需要服藥治療,以正確的家庭自測血壓為準即可。
第二種是飯後的血壓測量偏高。
就跟很多人的飯後血糖升高一個道理,飯後1小時左右,因為腹腔內髒的血管擴張,血壓會出現持續上升的狀態。
如果進食大量湯類食物,容易導致血流量增加,若進食大量油膩食物,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引發血液循環加快,無論是血液容量增加或著交感神經興奮,都會引起飯後血壓高,此時的「假性高血壓」無參考價值。
飯後血壓升高屬於生理現象,休息後會恢復到正常範圍內,不需要特殊處理。
第三種指的是普通袖帶的測量值會高於醫院裡動脈穿刺所得的血壓值。
醫院中直接經動脈穿刺所得的高血壓值,不需要經過對血管加壓這一過程,因此血管自身的變化不會對血壓值造成影響。
而患有嚴重動脈硬化的人,由於硬化的動脈會阻礙肱動脈的壓縮回彈,因而使得血壓測值假性升高。
患有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可以選擇到醫院進行專業的動脈穿刺測量,以免造成誤差,耽誤用藥。
掌握準確的血壓值才能夠正確應用降壓藥,對於降壓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誤解,認為降壓效果越大越好,其實不然,血壓控制在最適合自己的血壓值範圍內最為合適,過低的血壓也會造成危害。
控壓穩壓也要有度,血壓可不是越低越好
國際標準認為正常血壓值在90~120/60~80mmHg,對於合併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控制不能過高或過低,130/80mmHg左右比較合適。
有研究表明,此類患者如果舒張壓低於60~70mmHg,心臟供血不足,心肌受損,就容易引發心肌缺血,死亡率會直線上升。
高血壓與慢性腎病之間相互影響,長期血壓過高會損傷腎功能,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患者體內的水鈉代謝無法排出,出現水鈉瀦留,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因此,高血壓合併腎臟損害患者的血壓需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而患者如果已經出現尿蛋白過多,血壓應控制更低一些,在125/75mmHg以下。如果血壓過低,可能會造成腎臟血液灌注不足,會加重腎損傷。
其次,發生過中風的患者血壓不宜低於120/70mmHg,研究發現,發生過中風的患者,雖然白天血壓很高,但夜晚血壓會急降現象。
如果一直服用藥物控制血壓,會因為血壓過低引發腦部缺血,誘發中風。所以此類患者可以採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及時掌握血壓變化。
臨床上還有很多疾病會受到血壓的影響,此類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囑安全而準確地控制血壓,以免自行服用藥物將血壓降低過快,引發疾病。
我國是高血壓大國,越來越多的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因為血壓控制不穩而造成的,因此掌握正確的血壓測量,謹遵醫囑,不盲目服藥,才是控制血壓的正確選擇。
參考文獻
[1]張洪軍.掌握家庭血壓測量方法[J].家庭醫學(下半月),2023,(04):45.
[2]梁霄.測血壓的正確方法[J].開卷有益-求醫問葯,2022,(05):8.
[3]石民民.假性高血壓的診斷[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06):172-173.
[4]戴倫.中國高齡老年人血壓控制範圍[J].中華高血壓雜誌,2023,31(0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