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骨質疏鬆症還是骨軟化症?治錯就麻煩了

骨密度檢查結果顯示低骨量或者骨質疏鬆,對於老年人而言,骨質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個人的流失速度不同,可能受到遺傳基因和生活習慣的影響,低骨量有可能發展為骨質疏鬆,也有可能一直停留在低骨量。

低骨量意味著什麼?

低骨量即骨質減少,如果是單純的體內鈣流失,骨礦鹽含量下降,引起的骨量減少,可能就是骨質疏鬆的前期表現。可採用和骨質疏鬆症相似的治療方法:適當補充鈣劑維生素D,曬太陽、多喝牛奶、保持運動等,以減少骨量丟失的速度。但低骨量不能完全等於骨質疏鬆症,即使骨質疏鬆症也不一定是骨量減少引起的。

什麼是骨軟化症?

與骨質疏鬆症不同,骨軟化症的核心在於維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骨頭變」軟"了,骨軟化症可以是無癥狀的,也可出現骨痛、肌肉無力、骨折和步態受損等癥狀, 患者在骨密度檢查中會出現骨礦物質密度低的情況。雖然與骨質疏鬆症及骨質減少的癥狀相似,但骨軟化症通常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由於缺乏維生素D,骨骼就無法成長的成熟強健。而骨質疏鬆症則是由於年齡或激素相關的變化造成的,骨骼失去骨量而變脆變薄。

什麼人容易患骨軟化症

外出時遮蓋大部分皮膚、使用強效防晒霜,或因故很少外出的人,這樣的人難以通過陽光照射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

乳糖不耐症患者可能無法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 來強健骨骼。

患有慢性腎病肝病,以及懷孕的人群。

服用抗癲癇藥物,長期使用激素,也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

兩者的區別

骨質疏鬆症通常不會引起任何癥狀,大多數人直到骨折了才發現。也可能事前會出現一些跡象,比如身高變矮,彎腰駝背,呼吸短促,腰部隱痛。骨軟化症的癥狀比較明顯,通常會有骨頭痛和臀部疼痛,肌肉無力,行走困難。然而在疾病的早期,骨軟化症也可能沒有明顯癥狀。但兩種病都會導致骨骼惡化,並導致骨折,但骨軟化症影響骨質量,不影響骨密度

骨軟化症怎麼診斷

骨軟化症的診斷要複雜一些,發現骨量減少或骨質疏鬆,如果患者還出現骨痛、肋骨反覆骨折或其他異常骨折,並且維生素D水平持續很低,就應懷疑骨軟化症。骨軟化症的診斷可以通過血液檢查體內鈣、維生素D和磷酸鹽的水平來進行。如果發現這些物質水平低,那麼可能患有骨軟化症或其他骨骼疾病。另外還可利用X光、CT和核磁共振手段診斷。少數情況下,特別對於老年人,可考慮進行骨活檢,取出一小塊骨樣本並在顯微鏡下觀察。

治錯就麻煩了

要注意的是,由於雙磷酸鹽、地諾塞麥、特立帕肽等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並不適合治療骨軟化症,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加劇礦物質穩態的潛在異常。如果有疑似骨軟化症的表現,切勿擅自服藥,需在醫生準確診斷後再選擇服藥。骨軟化症發現的早有可能治癒,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數周,即可改善病情。還有的患者需要補充鈣和磷。有些慢性腎病患者缺乏維生素D,也可通過治療原發疾病緩解。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