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營養熱詞」發布!看看你關心的有沒有上榜

受訪專家: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營養素養分會副秘書長、中國註冊營養師 吳佳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田雨汀


我國居民對營養的關注日漸升溫。第一屆國民營養素養大會於日前發布的「2023年度十大營養熱詞」,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今年一年的營養新趨勢。

熱詞一:阿斯巴甜

今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2B類)」,引起公眾廣泛關注。

阿斯巴甜是最常見人工甜味劑之一。我國於1986年批准其作為甜味劑用於食品,如無糖飲料、口香糖等。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表示,按照目前劑量和範圍使用,阿斯巴甜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健康危害;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針對我國居民的評估同樣認為,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範使用是安全的。不過,苯丙酮尿症患者要避免攝入阿斯巴甜。阿斯巴甜在體內會被分解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甲醇,無法被患者代謝,可導致智力低下、精神神經癥狀等問題。

熱詞二:咖啡

咖啡是不少人工作時的「續命」神器。但最近一年,各類花式咖啡輪番登場,「醬香拿鐵」「阿膠拿鐵」等頻頻引發關注。

研究表明,咖啡因能減輕疲勞、緩解疼痛、保護心血管、降低多種疾病風險,但面對各種調製咖啡或咖啡飲料,必須格外關注其中的添加糖問題。對健康最友好的是無添加的黑咖啡,熱量低、富含抗氧化物質等,也可搭配牛奶,增加鈣和蛋白質攝入。需注意的是,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入咖啡因總量不要超過400毫克,約為2~3杯咖啡。

熱詞三:減重

減重話題的熱度常年居高不下,而今年引起最大關注的就是一種被冠以「減肥神葯」之名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藥物。其本為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但因顯著的減重效果,被不少國家批准可用於肥胖人群。臨床對該葯的適應症有嚴格規定,一般人群隨意注射使用,可能導致胃腸道不適、頭痛、低血糖等不良反應。

對大多數人來說,減重不能急於求成,根本辦法還是調整生活方式,從合理飲食和增加運動入手,並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壓力過大。如果需要藥物輔助治療,必須在醫生或專業醫療機構的指導下進行。

熱詞四:大食物觀

「大食物觀」多次出現在國家重要會議及文件中,主要指在保障耕地產能的前提下,利用非耕地資源,實現多元化食物資源開發,確保食物有效供給,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飲食需求。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未來,藉助食品和生物技術,以及種植養殖方式的改革,植物基食品、替代蛋白等新型食物將使人變得更健康。

熱詞五:營養素養

營養素養是健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來看,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已經有所提高,但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仍普遍存在。比如,畜肉攝入多,水果、豆類、奶類消費量偏低,鈉鹽攝入過多,過量飲酒,暴飲暴食,長期食用油炸、腌制類食物等。提高營養素養,不但需要個人學習營養知識,學會如何運用營養信息和服務,還要提高營養行為的相關技能,比如怎樣合理選購食物等。

熱詞六:食養

根據《中醫藥學名詞》的定義,食養是選擇適宜食物進行養生的方法,可理解為通過食物獲取營養、增強體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等食養指南均強調要「合理膳食,科學食養」。

對普通民眾來說,應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狀況調整攝入的食物種類和數量,滿足自身健康需要;科學嚴謹選擇食物,維護人體免疫功能,以防有害物質或病原體入侵。

熱詞七:營養標識

營養標識,指食品外包裝上標註營養成分並顯示營養信息,以及適當的營養聲稱和健康聲明。為擴展食品標籤展示形式,為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籤提供便利,國家衛生健康委於今年啟動了數字標籤試點工作。目前已有20餘家企業、超過40款產品加入了數字標籤的試點工作,覆蓋乳製品、飲料、包裝飲用水、方便食品、肉製品、植物油、糖果等主要食品類別。

熱詞八:預製菜

預製菜是預先經標準化流水作業加工、預烹調製作,方便後續食用的多種類型食品的統稱。相比自己動手下廚,預製菜具備標準化、保質期長、使用方便的優點。但它也可能存在一定隱患,以及維生素礦物質損失、油鹽糖添加過量等營養問題,烹調後口味的改變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注意選擇大品牌和正規廠家的產品,認真查看營養標籤,以及包裝、菜品是否正常。食用預製菜時,應搭配新鮮蔬果等,彌補預製菜營養的不足。

熱詞九:免疫力

今年冬天,各種呼吸道感染齊齊來襲,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就成為抵抗外來侵襲的重要倚仗之一。營養素是免疫力的基礎,而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鐵、鋅、硒等)更是維護免疫功能的必要營養。避免食用野生動物,實行社會和家庭分餐制、保證食品烹調熟透等健康飲食習慣都有助提高免疫力。此外,保持適量的身體活動也能促進免疫力的提升。

熱詞十:腸道健康

今年以來,有關腸道健康與全身健康的醫學研究層出不窮,公眾接受專業科普後,也對腸道健康有了更多了解,認識到其不僅在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中發揮著核心作用,還在免疫功能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改善腸道健康,首先要保持均衡飲食,避免攝入高脂、高糖等食物,多喝酸奶,吃洋蔥、蘆筍、漿果類、豆類及其製品等。其次,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成年女性每天至少1500毫升水、男性1700毫升水,有助保持腸道黏膜濕潤,促進正常功能。再次,維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適度活動、心情愉悅。最後,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免擾亂腸道微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