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狹窄很可怕,過度灌注更可怕!

70多歲的林奶奶,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平素並未規律服藥,血壓、血糖控制一般。8月以來,林奶奶反覆出現頭暈、右側肢體無力、行走不穩,曾到外院就診。

外院頭顱MRI顯示林奶奶左側基底節區腦梗死。經治療後,林奶奶的肢體無力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活動仍不靈活,不敢行走。為尋求進一步診療,林奶奶在家人陪同下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神經內二科寧偉芹醫師接診患者後,安排完善相關檢查。CTA檢查提示患者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其中左側頸總動脈分叉口-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局部管腔基本閉塞。DSA腦血管造影結果提示: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狹窄率約90%,累及長度約20mm,狹窄遠端血流緩慢,前交通開放右-左代償;右側頸內動脈起始部中度狹窄,狹窄率約40%,累及長度約15mm;右側頸內動脈海綿竇段中度狹窄,狹窄率約60%,累及長度約10mm。

經腦血管病MDT多學科會診,考慮患者為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血管內治療指征明確,無絕對禁忌症。

與家屬充分溝通、告知病情及手術相關風險後,決定為患者行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球囊擴張血管成形+支架植入術。術後,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查房時,發現患者意識模糊,右側肢體肌力2-3級。複查CT顱腦平掃提示左側大腦半球腫脹。

鍾水生閱片後分析,患者左側額顳頂枕島葉皮層及基底節區見瀰漫高密度影,伴有左側腦腦溝、腦回變淺,考慮與左側頸內動脈開通後,引起高灌注造成造影劑外滲相關。應立即嚴格控制血壓、清除氧自由基,適當脫水等治療。經及時治療1周後,林奶奶轉危為安。

鍾水生指出,腦血管狹窄病人開通血管後有3%-4%概率發生過度灌注,因此為防止術後發生過度灌注,需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有無新發神經系統癥狀,如有異常,應立即複查頭顱CT,而後立即處理,以防手術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