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入院明顯上升,流行大年或到來;這病會導致「白肺」?有後遺症嗎?緊急提醒葯別亂吃→

最近一段時間

支原體肺炎刷屏

剛開學就有不少孩子感染

現在不少成年人也「頂不住」了

因此入院的不在少數

17日,阿奇黴素登頂熱搜

但這種葯可不是隨便吃的!



來勢洶洶的支原體肺炎

不可小覷


近日,北京上海等全國多地醫院出現較多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支原體肺炎」也頻上熱搜。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常見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多發於秋冬季。但今年該肺炎提前來襲,且患者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加。有兒科醫生指出,「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體流行大年」。事實上,肺炎支原體既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種非典型病原,雖然肺炎支原體感染不屬於傳染病,但其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目前,支原體肺炎沒有可針對性預防的疫苗


近日,一位十歲的患兒,出現反覆咳嗽、發燒的癥狀,病程12天時,來到杭州市一兒科門診,蔣主任回憶說:「患兒體溫持續高熱,檢查發現,肺部白色區域內出現黑色小空洞,部分肺壞死!最後也確診是支原體肺炎。」


北京兒童醫院小湯山診療中心副主任護師張潔稱:「支原體肺炎病程多在2周左右,一般預後良好,不遺留後遺症。少數可發展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為突出表現。



10月16日,北京朝陽醫院兒科醫生李鵬表示,作為一線的兒科醫生,他確實感受到今年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病例明顯增多,「我們兒科最近接診的發熱患者,尤其是5歲以上的患者中,肺炎支原體感染是最多的。」


武漢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孟大全介紹,對於一些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其感染了支原體或者衣原體之後,有可能發展為重症肺炎在經歷了幾年小範圍的流行之後,支原體感染可能會出現一波大流行。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使用謹遵醫囑


由於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大家所熟悉的青黴素和頭孢,這類抗生素都是以細胞壁作為靶點,因此對肺炎支原體完全無效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如羅紅霉素、阿奇黴素,目前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治療藥物。



對於兒童,阿奇黴素通常有兩種服用方法:三日療法3天為1個療程,按每公斤體重10mg阿奇黴素計算,一天一次,停4天後可重複第2個療程。五日療法5天為1個療程,第一日按每公斤體重10mg阿奇黴素計算,第2日至第5日按每公斤體重5mg阿奇黴素計算,一天一次,停2天後可重複第2個療程。



為什麼需要「服3停4,服5停2」?由於阿奇黴素的終末消除半衰期約為68小時,可以理解為該葯在體內「滯留」時間較長,用藥3天之後,仍有約一半藥物留在體內。而且連續用藥,易產生耐葯。


醫生提醒,市民如果出現發熱伴有劇烈咳嗽,應及時就診,儘快查明病因,規範治療,切忌自行盲目用藥,不規範的混搭用藥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導致死亡。


支原體肺炎導致「白肺」?

有後遺症嗎?


支原體肺炎是否會出現「白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認為,有的支原體肺炎患者,肺部影像上顯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個肺葉或肺段感染所致,這和醫學上所說的「白肺」是兩個概念。通常來說,「白肺」是指雙肺瀰漫性病變,主要發生在重症感染時,其癥狀和嚴重程度都與支原體肺炎有所不同。



有人稱,支原體肺炎易跟普通感冒混淆。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介紹,與普通感冒相比,支原體肺炎癥狀更重、持續時間更長。


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都需要治療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兒科見習醫師孫華穎表示,肺炎支原體感染不等同於支原體肺炎,是否需要治療要根據感染部位及癥狀判斷。如果懷疑是肺炎支原體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建議抗感染治療,可自愈;而感染累及下呼吸道會出現咳嗽等癥狀,少部分感染者會進展為肺炎,需抗肺炎支原體治療。


支原體感染高發是在還「免疫債」?


有研究表明,肺炎支原體的低流行可能導致兒童由於免疫刺激的缺乏,造成對肺炎支原體的免疫力下降,形成「免疫債」。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彭劼表示,醫學上並沒有「免疫債」的概念,而是一種通俗易懂的形象表述。所謂「免疫債」,也可稱為「免疫差距」,指的是人長期低接觸某種特定病原體後,導致病原體免疫刺激缺乏,從而形成易感人群增加的局面。而易感人群增加後,自身的保護性免疫力較疫情前有所下降。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一直採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防疫,並沒有機會接觸肺炎支原體,易感人群增加導致群體免疫變差。疫情放開後,人們再次接觸肺炎支原體時就會出現免疫過激反應,從而出現暴發流行。


彭劼提到,今年人們感覺肺炎支原體感染似乎出現高峰,還可能與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檢測病原體意識增強以及檢測手段增多等有關。


「過去三年出生的孩子,沒有接觸很多病原體,家長就要格外留意。」彭劼提醒,做好日常個人防護很重要。


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是經過飛沫傳播,目前,還沒有針對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疫苗。


彭劼建議,低齡兒童、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須去時應戴好口罩,同時保持勤洗手、勤通風等良好的衛生習慣。若出現高燒反覆不退、精神差,在使用一般的感冒藥或者消炎藥後,癥狀無好轉,反而有加重趨勢,即使沒有咳嗽或咳嗽較少,也建議去醫院看診,並結合臨床和影像學表現以及病原學、血清學檢查來進行判斷。


尚無預防疫苗

個人衛生習慣是關鍵


目前還沒有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疫苗。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1、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好口罩防護自己。


2、咳嗽、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擋,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帶蓋垃圾桶中。


3、注意手衛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清潔洗手。如果沒有流動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雙手。


4、流行高發季節,注意室內通風,每次通風不少於30分鐘,以保持空氣新鮮。


5、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6、學校、幼兒園等重點場所要注意通風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潔工作,加強健康監測,避免出現聚集性感染。



新民晚報(xmwb1929)綜合南方+客戶端、南方都市報、廣東衛生信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人民日報湖北經視中國葯業雜誌、新聞晨報、杭州交通91.8

編輯:唐夢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