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姐84歲的老母親因為肺炎進了急診,結果在病床上躺了兩天一夜骶尾部就有一個一元錢硬幣大小的褥瘡,後來肺炎治好了,老母親回家休養,卻不想種種褥瘡護理的誤區,導致傷口潰爛、壞死,老母親差點因為膿毒血症而喪命。
褥瘡常見於長期卧床、脊髓損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腦血管病)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以及吸煙人群。很多人知道褥瘡,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防治褥瘡,也不知道醫院還有專門的造口護理門診可以處理傷口。尤其值得強調的是,褥瘡初期很多人並不重視,認為塗抹消炎藥就好了。
因此,為了讓人們更多地了解褥瘡防治,南都健康大講堂攜手嶺南專科名護,擁有「廣州妙手」稱號的廣東省人民醫院造口傷口專科主管護師洪濤,為大家帶來一場主題為《如何防治褥瘡?》的健康科普講座,直播獲得34w+的關注。
廣東省人民醫院造口傷口專科主管護師洪濤和主持人曾姐姐
就像「爛蘋果」,表面雖完好但皮下組織卻壞死
「褥瘡」是大家習慣的俗稱,臨床常稱為「壓瘡」,專業名稱為「壓力性損傷」,它是指由壓力或壓力聯合剪切力導致的皮膚、皮下組織的局部損傷,通常位於骨隆突處、醫療器械或其他設備有關。洪濤表示:「壓瘡就像一個『爛蘋果』,平常我們看到一個蘋果的皮凹了一點或者是淤了一點,但是當我們打開來吃的時候,發現它裡面的心全爛了,並且爛的部位還挺大的,而人發生了壓瘡,有時也是這樣,我們的皮膚真皮層比較堅韌,皮膚保持得也算完好,但是皮下脂肪已經壞死、肌肉組織已經開始腐爛了。」
需要注意的是,壓力是導致壓瘡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改善壓瘡要盡量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洪濤還提到:「壓力其實就是一個垂直力量,它會經過皮膚由淺入深地擴散,肌肉及脂肪組織比皮膚對壓力更敏感,更早出現變性壞死,這就容易理解我們說就像壞蘋果一樣,裡面的芯已經爛掉。」除此之外,摩擦力和剪切力也是關鍵因素,摩擦力會作用於上皮組織,這樣會損傷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皮膚,增加對壓瘡的易感性,而剪切力作用於深層,引起組織的相對位移,能切斷較大區域的血液血供,因此它比垂直方向的壓力更具危險。「其實有一點我們還特別需要注意,那就是潮濕,潮濕會讓局部皮膚的抵抗力非常薄弱。」洪濤補充道。此外,不管是平卧位、側卧位、俯卧位還是坐位,都需注意易發部位,而長期卧床是壓瘡好發人群,當然,脊髓損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腦血管病)、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以及吸煙患者以及合併低白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營養不良等患者也需要格外注意壓瘡發生。
分期不同,壓瘡護理方法也需調整
據洪濤提到,壓瘡分為1期、2期、3期、4期、不可分期和深部組織損傷。1期壓瘡常表現為皮膚完整、按壓紅斑時不會變白,這時局部可以不用敷料,但需要解除局部受壓、減少局部的摩擦力;2期則會出現真皮缺損,表淺潰瘍,傷口呈粉紅色;如有水泡,需要注意水泡大小,若水泡破裂,暴露出紅色創面,可按淺層潰瘍處理,傷口滲液較少時,可用薄的水膠體敷料,根據滲液2-3天更換一次;滲液中等或較多,可用厚的水膠體敷料或泡沫敷料,3-5天更換一次。3期和4期壓瘡為全皮層組織缺損,而4期還有骨頭、肌腱或肌肉暴露,可伴有潛行和竇道。因此這兩個分期需就診看醫,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護理,並且控制好感染;不可分期則表現為創面基底部覆蓋有腐肉或焦痂,「當傷口無法界定屬於哪一期時,應記錄為不可分期,而不猜測記錄屬於幾期」洪濤介紹說。深度組織損傷時皮膚完整且褪色的局部區域出現紫色或栗色,或形成充血的水皰,部分進一步演變時,可覆有一薄層焦痂,即便使用最佳的治療方法,也會迅速出現深層組織的暴露,如骨頭、肌肉等,此時注意傷口處理的同時要解除局部皮膚的壓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由於這兩個分期的嚴重程度也難以判斷,需要到醫院就診,避免耽誤了治療。
廣東省人民醫院造口傷口專科主管護師洪濤
愛用雙氧水清洗創面?這幾大誤區要釐清
壓瘡的預防和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各類新型敷料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成為壓瘡護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根據壓瘡的分期選擇合適的敷料,是壓瘡護理的關鍵,洪濤解釋:「對於敷料的選擇,要根據創面的情況來決定,並不是說越貴的敷料效果越好,在1期,2期的創面比較表淺可以居家護理用水膠體敷料或者泡沫敷料;但在3期和4期治療時,因為它已經有腐肉或深度了,並且這種創面還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建議是要來醫院就診的,讓我們進行全身評估,再給一些指導和意見。」
「很多患者還有一些誤區,比如在清洗的過程是不建議用紅藥水、紫藥水或者雙氧水的,因為用了雙氧水之後,它會產生氣體效應,可能會讓雙氧水流到深部的組織中,那這樣就會發生一些氣栓,這是不安全的。」洪濤說。除此之外,按摩壓紅的皮膚、使用氣圈預防壓瘡、使用紅外線烤照射局部皮膚、傷口局部使用抗生素、只看局部不看全身情況等等都是常見的誤區。洪濤還補充:「翻身非常重要,少翻身一次,那就會多一份危險導致壓瘡發生。所以我們必須定時翻身,一般翻身我們用一些枕頭,可能大家不會去判斷這個枕頭它是多高,我們一般要求是小於 30°的。」
關於如何實現居家防護?洪濤表示,首先要有效減壓,長期卧床者可以選用臨床效果較好的靜態或全充氣的床墊,交替充氣床墊難以有效識別患者的受壓部位,而且患者體驗感也不佳,因此並不建議;皮膚清潔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部分,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皮膚1次,保持清潔,一旦發現內衣潮濕應該立即更換,另外還可以用潤膚露塗抹預防乾燥,讓皮膚有較好的柔潤度,從而抵禦摩擦力和壓力所傷;再者,有能力活動的患者可以適當在家人的陪伴下運動,避免卧床過度;飲食方面要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增強抵抗力,並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你錯過了直播可以通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觀看直播回放。
直播:南都記者 曾文瓊
采寫:曾文瓊
攝影:崔俊超
實習生:晏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