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文章,我們呼籲大家每年一定要做一次糖尿病併發症相關的體檢,今天我們呼籲大家做併發症檢查時,一定要增加一項維生素D的檢查。
因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而維生素D缺乏與多種疾病相關,其中包括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知道是否缺乏維生素D,確定維生素D缺乏又該怎麼辦呢?
維生素D缺乏與以下5種疾病相關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與以下疾病的發生相關。
1.心血管疾病
低水平血清25(OH)D3(血液中維生素D的主要存在形式)可導致代謝綜合征的發生率升高,出現高脂血症、胰島素抵抗、高血壓,這些均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因素。
2.慢性腎臟疾病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補充維生素D對慢性病患者有益。
「腎臟病預後質量倡議」指南建議,應為血清25(OH)D水平<75nmol /L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補充維生素D。
註:血清25(OH)D為血液中維生素D的主要循環形式。
3.骨質軟化症
成年人維生素D缺乏主要表現為骨質軟化症,特別是妊娠和哺乳婦女以及老年人容易發生。
早期癥狀常不明顯,隨著骨軟化加重,主要表現為肌肉無力,脊柱、肋骨、臀部、腿部疼痛。嚴重者可發展為劇烈的全身骨痛,活動和行走時加重。
4.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D營養狀況差和鈣攝入量低是骨質疏鬆和骨折發生風險的重要危險因素。
5.自身免疫疾病
體內維生素D含量水平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髮展關係密切。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普遍存在維生素D受體不足與缺乏,並貫穿疾病始終。
補充維生素D可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下降22%,長期補充維生素D有助預防自體免疫疾病,尤其對≥50歲人群。
其中,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
如何評估是否存在維生素D缺乏
25(OH)D是人體中含量最多、最穩定、半衰期最長的維生素D代謝產物,其血清濃度水平是反映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最佳指標。
維生素D營養狀況判定指標及參考判定值(單位:nmol/L)
判定指標 | 正常 | 不足 | 缺乏 |
血清(血漿)25(OH)D含量 | ≥50 | ≥30-<50 | <30 |
如果維生素D水平不足,可以通過以下3個方法預防維生素D缺乏:①每天接受30分鐘的日光照射。②保證富含維生素D食物的攝入,如高脂海魚、動物內臟、蛋黃等,以及維生素D強化食品。③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如果維生素D水平缺乏,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治療,並每年至少進行1次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