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確飲食前提下需要的營養成分及時提供,除了促進生長發育,維持生命活動,還能讓抵抗力正常發揮。而大家熟悉的肉、蔬菜、水果等每天攝入的量要足夠,在肉的挑選上謹慎,盡量少吃肥肉,否則提供太多能量,膽固醇,脂肪不斷獲取,會給健康構成威脅。越來越多的人推薦吃魚肉,相對清淡,那麼,常吃魚肉對身體好嗎?
魚肉是重要營養物質的來源,無論是淡水魚還是深海魚,新鮮屠宰,正確烹飪,可以感受到魚肉的肉質鮮美,同時提供人體需要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氨基酸。
在提高智力、增強免疫能力、養護血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選擇合適的肉且正確吃,健康自然靠近,再配合其他良好習慣養成,身體才能保持最佳狀態。
哪些類型的魚最好別吃?
1、來源不清楚的魚
魚肉雖好,但有部分類型的魚盡量少吃,例如來源不清楚,生長海域受污染的魚,不要隨便吃。有的人在買魚之前並沒有了解這些魚的來源,如果剛好魚的生活環境比較差,受到污染,可能魚肉本身也殘留這些有害成分,被人體獲取會威脅健康。
為了身體保養考慮,還是選擇來源清楚,不受污染的魚才能避免獲取重金屬。
2、腌制鹹魚
腌制的鹹魚不能經常吃,有的人愛吃各種腌制食物,新鮮的魚加入大量食鹽,經過腌制風乾,確實吃起來口味重,味道豐富,保存的時間也很長,但經常吃這種魚有隱患。
經過長時間腌制會產生對健康不利的成分,例如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有致癌隱患,攝入量越多,出現惡性腫瘤的風險越大,會讓食管癌、胃癌、腸癌患病率增高,並非只要是魚就能提供豐富營養,關鍵是製作方法恰當,避免有害物質產生。
3、生魚片
想要通過吃魚提供營養,應該遠離生魚片。生魚片是用生的魚肉製作而成,刀工好的人切出來的魚肉晶瑩剔透,很薄,再搭配其他調味料直接生吃,可以感受肉質的鮮美,但這種飲食方法不可取。
食物沒有煮熟,很難確保完全沒有細菌,微生物污染,也很難避免寄生蟲入侵,如果長時間吃這些生的食物,有可能引發腸胃健康問題,甚至傷害肝臟,需重視食材選擇,還要烹飪恰當提高安全性。